[发明专利]一种防汽车尾气防雾霾口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99670.8 申请日: 2015-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4621784A 公开(公告)日: 2015-05-20
发明(设计)人: 黄学亮 申请(专利权)人: 黄学亮
主分类号: A41D13/11 分类号: A41D13/11
代理公司: 代理人:
地址: 201600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汽车尾气 防雾霾 口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一种防汽车尾气防雾霾口罩。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2亿辆以上,并正以每年10%以上的增长率急速增长,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益发突出。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指出,汽车尾气污染占城市空气污染总量的60%以上,而且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出现严重光化学烟雾的先兆现象。而目前,市场上针对汽车尾气的防护口罩并未出现,而宣传具有防汽车尾气功能的口罩都是利用活性炭颗粒可以吸收汽车尾气中少部分有害成分,而汽车尾气主要有害成分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以及微量的重金属和硫氧化物等,常用的活性炭颗粒不能解决问题,并且其吸附量、吸附能力都非常有限,防护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雾霾频发,各地监测PM2.5超标严重,频发的雾霾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特别是长期在户外活动的交警、清洁工等人群,危害更加严重。而普通的雾霾口罩鱼龙混杂,很多本身防雾霾效果不佳,而且一般都没有汽车尾气的防护功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制一款能兼顾防护汽车尾气和雾霾的口罩很有必要,所以亟需一种防汽车尾气防雾霾口罩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汽车尾气防雾霾口罩。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汽车尾气防雾霾口罩,所述口罩本体从外到内依次为外表层(1)、中间过滤层(6)、内里层(5),所述外表层为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棉织物,所述中间过滤层(6)从外到内依次为聚丙烯纺粘无纺布(7)、静电驻极聚丙烯熔喷无纺布(8)、活性炭纤维层(9)、聚丙烯纺粘无纺布(10),其中活性炭纤维层负载有一氧化碳消除剂,所述内里层(5)为棉织物负载茶多酚。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外表层(1),采用棉织物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其中棉织物经过拒水处理,拒水剂为有机硅类或有机氟类;纳米二氧化钛为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以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及配比:交联剂1份,分散原液4份,去离子水50份,其中交联剂为丙烯酸酯类,其中分散原液的组分及配比如下(以重量计):1份纳米二氧化钛微粒,2份复配分散剂,97份去离子水,其中复配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月桂酸钠、三乙醇胺、吐温80、三聚磷酸钠、聚丙烯酸铵、六偏磷酸钠的2种等量复配而成。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外表层(1),采用棉织物负载纳米二氧化钛,负载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以重量计,将1份纳米二氧化钛微粒,2份复配分散剂,97份去离子水通过超声波清洗器分散10min后制成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原液,再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原液与交联剂、去离子水以重量计4:1:50的比例通过搅拌均匀制成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    再用二浸二轧的方式处理经拒水整理过的棉织物(浴比为1:20),烘干即得所述外表层(1)面料。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中间过滤层(6)中的活性炭纤维层为活化活性炭纤维,所述一氧化碳消除剂为血红蛋白、氯化血红素、硅藻土、氯化亚铜、NaY分子筛、CuY分子筛、氯化钯、氧化锰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中间过滤层(6)中的活性炭纤维层负载一氧化碳消除剂,负载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以重量计,在水浴40℃下,将2份一氧化碳消除剂、2份维生素C、2.5份碳酸钠、5份活性炭纤维、990.5份去离子水搅拌、吸附6小时后,过滤干燥,即得活性炭纤维层。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内里层(5)为棉织物负载茶多酚,负载步骤为:

将茶多酚配成1~5wt%的茶多酚溶液,再加入棉织物(浴比1:50),并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调节PH至4~6,在起始温度20~40℃下,以2℃/min升温至90℃,保持60min,烘干后即得内里层(5)面料。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内里层的上部设置有塑胶垫片(4),佩戴时位于鼻梁处。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口罩的两端穿有耳线,且耳线上装有一个塑料猪鼻扣(2),用以调节口罩耳线大小。

进一步地,优选的是,所述聚丙烯纺粘无纺布(7)、静电驻极聚丙烯熔喷无纺布(8)、活性炭纤维层(9)、聚丙烯纺粘无纺布(10)通过热粘合加固在一起,形成过滤芯。

本发明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口罩三层过滤结构可以保证高效过滤掉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有害成分,同时对雾霾进行高效过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学亮;,未经黄学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96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