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啶衍生物[2,2′-联吡啶]-6-基(6-甲氧基吡啶-2-基)甲酮及其合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094239.4 | 申请日: | 2015-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8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胡博文;石靖;龚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213/64 | 分类号: | C07D213/6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吡啶 衍生物 甲氧基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吡啶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吡啶化合物[2,2′-联吡啶]-6-基(6-甲氧基吡啶-2-基)甲酮联吡啶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配位化学在化学领域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在超分子化学领域更是举足轻重,通常利用含有氮、磷、氧等配位能力较强的配体与过渡金属螯合,合成大量结构新颖的配合物,吡啶类衍生物是配位化学里最重要的配体之一,自从被制备合成以后就在各个化学领域广泛应用,这主要是由于吡啶具有很好的螯合能力,容易与很多金属形成络合物,并且其结构稳定,因此吡啶的合成对于寻找新功能材料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让很多科学家都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吡啶类分子是具有较强配位能力和具有较为特殊分子构型的一类配体,具有三个配位点的吡啶分子是构筑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的合适建构模块,可以构造出线性、树枝、网状等多种骨架结构,相信随着人们对吡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吡啶衍生物[2,2′-联吡啶]-6-基(6-甲氧基吡啶-2-基)甲酮及其合成方法。该方法合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吡啶化合物,并在吡啶6-号位引入了甲氧基,方便官能团之间的转换,以便合成含有羟基取代基团的联吡啶类衍生物,从而合成催化性能增加的金属有机配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吡啶衍生物[2,2′-联吡啶]-6-基(6-甲氧基吡啶-2-基)甲酮,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上述吡啶衍生物[2,2′-联吡啶]-6-基(6-甲氧基吡啶-2-基)甲酮的合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在N2保护下,向三口瓶中加入11mol 2-溴-6-甲氧基吡啶,加入60mL四氢呋喃作为溶剂,-78℃滴加4.4mL、2.5mol/L正丁基锂,低温(-78℃)搅拌60min,体系溶液由无色渐变淡黄色,将11mol 2,2′-联吡啶-2-甲酸甲酯溶于20mL四氢呋喃,-78℃慢慢滴加到反应中,慢慢升温至-20℃反应3h;加甲醇、盐酸和水的混合液(甲醇∶盐酸∶水=5∶1∶5(v/v/v))淬灭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调碱性(pH=9),分液,水层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二~四次;合并有机层,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或氯化钙干燥1~3小时后,将有机溶剂旋干,过一段氧化铝的柱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1(v/v)为洗脱液,得到黄色油状液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反应操作简单,一步即可得到一种新型的、未见报道的不对称吡啶化合物。
(2)化合物中甲氧基基团的引入使得羟基官能团的合成更加简单易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合成的[2,2′-联吡啶]-6-基(6-甲氧基吡啶-2-基)甲酮的核磁氢谱共振图谱;
图2为本发明合成的[2,2′-联吡啶]-6-基(6-甲氧基吡啶-2-基)甲酮的核磁碳谱谱共振图谱;
图3为本发明合成的[2,2′-联吡啶]-6-基(6-甲氧基吡啶-2-基)甲酮的高分辨质谱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吡啶衍生物[2,2′-联吡啶]-6-基(6-甲氧基吡啶-2-基)甲酮的合成方法,具体合成步骤如下:
在N2保护下,向三口瓶中加入11mol 2-溴-6-甲氧基吡啶,加入60mL四氢呋喃作为溶剂,-78℃滴加4.4mL、2.5mol/L正丁基锂,-78℃搅拌60min,体系溶液由无色渐变淡黄色,将11mol 2,2′-联吡啶-2-甲酸甲酯溶于20mL四氢呋喃,-78℃慢慢滴加到反应中,慢慢升温至-20℃反应3h;加甲醇20mL、盐酸4mL和水20mL淬灭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调pH=9,分液,水层用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层,有机层无水硫酸钠或氯化钙干燥2小时后,将有机溶剂旋干,过一段氧化铝的柱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1(v/v)为洗脱液,得到黄色油状液体(2.8g,89%)。如图1-3所示,1H NMR(400Hz,CDCl3)δ8.61(d,J=4Hz,1H),δ8.57(d,J=8Hz,1H),δ8.29(d,J=8Hz,1H),δ8.00(d,J=4Hz,1H),δ7.92(t,J=4Hz,1H),δ7.69(d,J=4Hz,3H),δ7.24(t,J=4Hz,1H),δ6.90(t,J=4Hz 1H),δ3.80(s,3H)。1C NMR(100Hz,CDCl3)δ53.50,114.75,119.22,121.10,123.35,123.94,124.66,136.69,137.29,138.58,149.29,151.31,153.88,155.32,155.43,163.46,192.57.HRMS(ESI)m/z(%;MeOH solvent):calcd for[M+H+]291.1008;found:292.108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42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