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油泡菜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9530.2 | 申请日: | 2015-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4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管国如;陈功;汪冬冬;李恒;鲍永碧;张其圣;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川南酿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9/20 | 分类号: | A23L19/2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2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菜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红油泡菜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泡菜以新鲜的各种蔬菜为原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等无机物,深受大众喜爱。自古以来,泡菜成为中国上至国宴,下至千家万户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菜肴。泡菜含有丰富的活性乳酸菌,它可抑制肠道中腐败菌的生长,减弱腐败菌在肠道的产毒作用,并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防止细胞老化、降低胆固醇和抗肿瘤的作用。泡菜中的辣椒,蒜,葱等刺激性作料可起到杀菌,促进消化酶分泌的作用。泡菜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泡菜鲜嫩脆爽,酸甜可口,有开胃健脾的作用,备受青睐。我国泡菜产业在蔬菜生产中日益突出,泡菜类型丰富,历史悠久。
《诗经》中提到“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瓜”是蔬菜,“菹”指渍制加工,盐渍制菜是泡菜的雏形。关于制作盐渍泡菜的更详细记载有北魏(386~534年)的《齐民要术》。到宋、元、明时期,我国的泡渍菜已有很大的发展,如酱渍、醋渍、糖渍等蔬菜品种已出现: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姜辣萝卜、生腌木瓜”等菜蔬,宋代诗人陆游写有“菘芥可菹,芹可羹”,元代韩弈《易牙遗意》记有“三煮瓜法”,明代刘基《多能鄙事》自勺“糟蒜”,明代邝瑶《便民图篡》记载有萝卜干的腌渍方法,“切作骰子状,盐腌一宿,晒干,用姜丝、橘丝、莳萝、茴香,拌匀煎滚”。至清代,泡菜的品种丰富多彩,袁枚《随园食单》和李化楠《醒园录》均有详尽的记载。
目前我国传统的红油泡菜加工主要采用红油和其他辅料与泡菜混合搅拌,再通过杀菌密封包装形成产品的技术;该技术存在产品风味不足、油水分离、褐变、变质、货架期短,尤其在酸性条件下,更容易变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泡菜油水分离、风味不足、褪色变质的问题,提供一种红油泡菜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得到的红油泡菜具有吸附能力强,渗透增香能力强,风味成分足,抗氧化能力强,不易褪色变质的特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红油泡菜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S1. 香基的制备,其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 香料粉碎:将香辛原材料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至40~300目;
S12. 红油提取:将粉碎后的香辛料倒入容器罐中,加入红油进行减压提取,所述的减压提取过程中,香辛料和红油的重量比为1:1~3,加热温度为60~120℃,加热时间为2~4h,真空度为﹣0.10~﹣0.06MPa;
S13. 过滤压榨:将红油提取后得到的香辛料残渣进行过滤压榨,得到浓度为25~50%的香基;
S2. 泡菜风味液的制得:将泡菜发酵液在旋转蒸发器中进行低温浓缩得到泡菜风味液,所述的低温浓缩过程中,温度为40~45℃,浓缩时间为1~2h,真空度为﹣0.10~﹣0.06MPa;
S3. 泡菜压榨脱水,其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 一次压榨:将泡菜清洗干净后切碎放入压榨机进行压榨处理,使得泡菜的含水量为85~90%;
S32. 二次压榨:将含水量为85~90%的泡菜进行二次压榨,收集二次压榨得到的泡菜液;
S4. 均质:将乳化剂和上述步骤得到的香基、泡菜风味液以及泡菜液混合,加入均质机中进行均质混匀得到渗香乳化液,所述的均质压力为10~40MPa;
S5. 混合包装:将渗香乳化液与步骤S3脱水 后的泡菜混合均匀后杀菌减压包装得到红油泡菜。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的乳化剂为蔗糖脂肪酸酯或甘油脂肪酸酯。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的香基、泡菜风味液和泡菜液的体积比为1:6~10:100~200。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所述的乳化剂为香基、泡菜风味液和泡菜液总重量的0.2~0.6%。
进一步地,步骤S5中所述的渗香乳化液与泡菜的重量比为1:3~5。
进一步地,步骤S5中所述的杀菌条件为:杀菌温度85~95℃,杀菌时间15~30min。
进一步地,步骤S5中所述的减压包装条件为:真空度﹣0.10~﹣0.08MPa。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川南酿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川南酿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9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失眠的食疗药方
- 下一篇:一种抑制泡菜界面生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