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NiO‑AlGaN紫外发光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86426.8 | 申请日: | 2015-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1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 发明(设计)人: | 董鑫;杜国同;殷景志;张源涛;张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33/06 | 分类号: | H01L33/06;H01L33/14;H01L33/30;H01L33/20;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张景林,王恩远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微孔 结构 nio algan 紫外 发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NiO-AlGaN紫外发光管,其特征在于:由衬底(1)、衬底(1)上制备的AlN缓冲层(2)、AlN缓冲层(2)上制备的下限制层(3)、下限制层(3)上制备的相互分立的AlGaN材料系多量子阱发光层(4)和下电极(7)、多量子阱发光层(4)上制备的p型AlGaN上限制层(5)、p型AlGaN上限制层(5)上面制备的p型空穴注入层(6)、空穴注入层(6)上面制备的上电极(8)构成;且衬底(1)是Al2O3单晶片,下限制层(3)是两次生长得到的内部具有椭球形微孔结构的n-Alx1Ga1-x1N外延层,p型空穴注入层(6)是p型NiO薄膜,p型AlGaN上限制层(5)的厚度为5~150nm,多量子阱发光层(4)由5~10对量子阱组成,阱层与垒层由Al组分不同的AlGaN材料制成,垒层材料为Alx2Ga1-x2N,阱层材料为Alx3Ga1-x3N;其中,0≤x3≤0.8,x1≥x2>x3;
其中,n-Alx1Ga1-x1N下限制层(3)是利用气态硅烷进行Si元素掺杂,生长温度为900~1100℃,生长压强为300~400torr,掺杂的粒子浓度为1017~1019/cm3;p型AlGaN上限制层(5)的掺杂粒子是二茂镁,掺杂浓度为2×1017~8×1017/cm3;p型空穴注入层(6)掺杂粒子是Li元素,掺杂浓度为1018~1019/cm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NiO-AlGaN紫外发光管,其特征在于:n-Alx1Ga1-x1N下限制层(3)第一次生长时的厚度为1~3微米,第二次生长时的厚度为2~200纳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NiO-AlGaN紫外发光管,其特征在于:n-Alx1Ga1-x1N下限制层(3)第二次生长时的厚度为2~100纳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NiO-AlGaN紫外发光管,其特征在于:衬底(1)的厚度为300~500微米,AlN缓冲层(2)的厚度为2~150nm;多量子阱发光层(4)中阱层厚度为2~5nm,垒层厚度为10~20nm;p型空穴注入层(6)的厚度为800~1000nm;上电极(8)和下电极(7)的厚度为150~30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NiO-AlGaN紫外发光管,其特征在于:微孔的高度为800~1100nm,微孔的中心直径为200~400nm。
6.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所述的微孔结构的NiO-AlGaN紫外发光管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衬底(1)上依次制备AlN缓冲层(2)和n-Alx1Ga1-x1N下限制层(3);
2)采用感应耦合式刻蚀机,在室温、10~20mtorr条件下对n-Alx1Ga1-x1N下限制层(3)进行腐蚀,腐蚀后在n-Alx1Ga1-x1N下限制层(3)上得到面密度为108~1010/cm2的纳米柱;再放入MOCVD反应室进行n-Alx1Ga1-x1N下限制层(3)的二次生长,从而在纳米柱之间形成椭球形微孔;
3)再在二次生长的n-Alx1Ga1-x1N下限制层(3)上面继续用MOCVD方法依次生长AlGaN材料系多量子阱发光层(4)和p型AlGaN上限制层(5);然后,在p型AlGaN上限制层(5)上利用磁控溅射制备p型NiO薄膜为p型空穴注入层(6);
4)制备上电极(8)和下电极(7);上电极(8)和下电极(7)材料为Au、Ni-Au、Ti-Au、Zn-Au、Pt-Au、Ti-Pt-Au、Ti-Ni-Au或Ni-Pt-Au;
5)最后进行划片,制备成边长200微米~3毫米的方形管芯,然后将管芯倒装,即外延层面向下,装配焊接在热沉或支架上,便制备得到具有微孔结构的NiO-AlGaN紫外发光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64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氧化锌异质结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