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发动机径向进气畸变抑制格栅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4304.5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5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滕健;欧阳智贤;周驯黄;尤延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发动机 径向 畸变 抑制 格栅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发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压发动机径向进气畸变抑制格栅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冲压发动机属于吸气式高速推进动力装置,广泛应用于超声速巡航导弹和超声速飞机等高速飞行器,为其提供喷气推进动力。常规冲压发动机由三大主要部件组成,分别是扩压器、燃烧室和尾喷管。高速气流首先进入扩压器减速扩压,速度由超声速下降至亚声速,随后在燃烧室中点火燃烧,最后从尾喷管中喷出产生推力。
从冲压发动机部件来看,扩压器出口气流将进入燃烧室点火燃烧,在真实环境下扩压器出口气流在三维空间里很难保证压力和速度分布的均匀性,即出现所谓“畸变”。由于燃烧室入口的气流畸变程度严重影响气流与燃料在燃烧室中的掺混和稳定燃烧,因此有必要对扩压器出口气流采取整流均匀化的措施,使进入燃烧室中的气流压力和速度的空间分布尽可能均匀一致,以保证获得较好的燃烧效果和更理想的冲压发动机推力,使气流均匀化的过程即为“畸变抑制”。
目前,已有的大量进气畸变抑制措施中,进气格栅获得了最广泛的使用并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畸变抑制效果。但是,目前的进气格栅设计方案中基本都采用形式单一、几何形式固定的格栅,在发动机不同工作状态下格栅的小孔形状、孔径大小、堵塞度均保持不变。固定几何形式的畸变抑制格栅很难保证在发动机所有工作状态下均获得较好的气流畸变抑制效果同时保持最小的发动机内部气动阻力。因此,几何可调的进气畸变抑制格栅对于宽范围工作的冲压发动机而言是理想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冲压发动机在不同飞行姿态和飞行环境下燃烧室入口径向畸变抑制程度可调节的冲压发动机径向进气畸变抑制格栅及其设计方法。
所述冲压发动机径向进气畸变抑制格栅设有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和第二畸变抑制格栅片,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和第二畸变抑制格栅片共轴层叠在一起,所述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由柔性螺旋片绕中心滚筒构成,可由伺服电机卷收或卷放中心滚筒实现控制柔性螺旋片圈数,第二畸变抑制格栅片由固定数量的径向条幅组成,第二畸变抑制格栅片相对于冲压发动机几何位置固定不动,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和第二畸变抑制格栅片安装于冲压发动机圆形燃烧室入口。
所述冲压发动机径向进气畸变抑制格栅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不同飞行器来流条件确定最大的径向畸变值DIS_R,DIS_R由下述公式确定:
式中,为燃烧室入口平均总压,为燃烧室圆形截面入口处占圆面积1/10的圆环平均总压中最小值,ρ∞为自由来流密度,U∞为自由来流速度;
2)确定抑制该最大径向畸变值DIS_R所需的最小圆环面积ARmin;
3)确定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的螺旋片圈数,螺旋片圈数为燃烧室圆形燃烧室入口圆形面积除以ARmin;
4)确定第二畸变抑制格栅片的径向条幅数量,径向条幅数量为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的螺旋片圈数的3倍。
在步骤1)中,所述根据不同飞行器来流条件确定最大的径向畸变值DIS_R可根据不同飞行器来流条件通过风洞吹风试验或者数值仿真方法确定最大的径向畸变值DIS_R。
在步骤2)中,所述确定抑制该最大径向畸变值DIS_R所需的最小圆环面积ARmin,可通过风洞吹风试验或者数值仿真方法确定抑制该最大径向畸变值DIS_R所需的最小圆环面积ARmin。
所述冲压发动机径向进气畸变抑制格栅的工作方式为:
当飞行器从地面起飞时,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的螺旋片卷收,使圈数为设计状态螺旋片圈数的1/2;
当飞行器大攻角爬升飞行或者大侧滑角飞行时,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的螺旋片卷放,使圈数为设计状态螺旋片圈数;
当飞行器飞行速度达到巡航速度后攻角和侧滑角降至设计状态时,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的螺旋片卷收,使圈数为设计状态螺旋片圈数的1/2;
当飞行器巡航飞行状态受到干扰导致攻角侧滑角增大,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的螺旋片卷放,使圈数为设计状态螺旋片圈数;
当飞行器大攻角下降飞行或者大侧滑角飞行时,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的螺旋片卷放,使圈数为设计状态螺旋片圈数。
本发明通过卷放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柔性螺旋片增加圈数实现冲压发动机大攻角和大侧滑角飞行姿态下径向畸变有效抑制,同时当冲压发动机以正常飞行姿态运行时卷收第一畸变抑制格栅片柔性螺旋片减少圈数以减小冲压发动机内部气动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43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