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羟基磷灰石和叶酸共同修饰的羧化石墨烯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2529.7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0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应汉杰;庄伟;何林姣;吴菁岚;周精卫;陈勇;朱晨杰;陈小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22 | 分类号: | A61K47/22;A61K47/04;A61P35/00;A61K31/33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羟基 磷灰石 叶酸 共同 修饰 羧化 石墨 氧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癌药物靶向传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羟基磷灰石和叶酸共同修饰的石墨烯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引起了医学和生物界的广泛关注。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药物治疗,但是化疗药物在遏制了肿瘤组织生长的同时,对周围正常组织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给病患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医学界探索出一种定向给药的载体系统,克服了传统化学药物治疗对正常组织产生严重毒副作用,且对肿瘤靶向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缺点。其中,非共价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能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不会破坏药物结构等优点,而成为靶向给药的优良载体。非共价药物载体包括脂质体、无机纳米粒子、囊泡以及碳纳米材料等。石墨烯氧化物一种碳纳米材料,由于其材料成本低、合成方便、与含共轭基团药物非共价作用力强、载药量大以及生物相容性好、低毒性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载体材料。
但是,石墨烯氧化物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仍旧存在一定的细胞毒性,因此仍需对其进行生物相容性修饰以进一步降低潜在的细胞毒性。目前用于生物相容性修饰的材料有很多,无机化合物包括金、银、钯、铜、铂等金属纳米粒,氧化锌、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锡、氧化钴、氧化锰、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纳米粒,硅、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等非金属纳米粒子,有机化合物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微球、聚乳酸纳米微球、脂质体、明胶纳米球、微凝胶聚乙二醇胺、聚多巴胺、纤维素等有机高分子纳米粒。但是这些修饰手段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体内残留毒性太大,二是药物担载量低,三是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四是载体药物对正常组织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羟基磷灰石和叶酸共同修饰的石墨烯氧化物。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一种羟基磷灰石和叶酸共同修饰的石墨烯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一种羟基磷灰石和叶酸共同修饰的石墨烯氧化物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应用。
一种羟基磷灰石和叶酸共同修饰的羧化石墨烯氧化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叶酸修饰羧化石墨烯氧化物的制备:
(1a) 将羧化石墨烯氧化物溶解于水中,得到羧化石墨烯氧化物的水溶液;
(1b) 向步骤(1a)得到的羧化石墨烯氧化物的水溶液中加入叶酸水溶液,其中,叶酸水溶液与羧化石墨烯氧化物的水溶液的比例为10~200:1,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体系a;
(1c) 向步骤(1b)得到的混合体系a中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得到混合体系b,再超声处理;
(1d) 向步骤(1c)得到的混合体系b中加入N-羟基磺酰基琥珀酰亚胺钠盐,得到混合体系c,用浓盐酸调节混合体系c的pH为7.0~8.0,在室温下避光搅拌,得到叶酸修饰的羧化石墨烯氧化物粗品;
(1e) 将步骤(1d)得到的叶酸修饰的羧化石墨烯氧化物粗品过滤,然后水洗,得到叶酸修饰的羧化石墨烯水溶液;
(2) 羟基磷灰石修饰叶酸修饰的羧化石墨烯氧化物的制备:
(2a) 将羟基磷灰石的纳米粒子溶解于磷酸缓冲液中,得到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磷酸水溶液;
(2b) 将步骤(2a)得到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磷酸水溶液加入步骤(1e)得到的叶酸修饰的羧化石墨烯氧化物水溶液中,在30~37℃条件下保温,得到混合体系d;
(2c) 将步骤(2b)中的混合体系d离心,收集沉淀,得到羟基磷灰石和叶酸共同修饰的羧化石墨烯氧化物。
其中,步骤(1a) 所述的羧化石墨烯氧化物的水溶液,其中羧化石墨烯氧化物的浓度为0.1~1.0 mg/ml。
其中,步骤(1b)所述的叶酸水溶液为叶酸与钾离子的混合水溶液,其中其中叶酸终浓度为3~6 mg/ml,优选为5.5~6.0 mg/ml;钾离子的终浓度为0.1~0.5 mol/L,,优选为0.1-0.2 mol/L;钾离子来源于氢氧化钾、碳酸钾或者碳酸氢钾,优选为氢氧化钾。
其中,步骤(1c)所述的混合体系b,其中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浓度为2~5 mg/ml;步骤(1c)所述超声,其超声条件为300~600 W超声0.5~2小时。
其中,步骤(1d)所述的混合体系c,其N-羟基磺酰基琥珀酰亚胺钠盐的浓度为0.5~1.5 mg/ml,优选为0.5~1 m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2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