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前缘乘波体设计方法及组合前缘乘波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79522.X | 申请日: | 2015-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4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崔凯;李广利;肖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4C23/00 | 分类号: | B64C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前缘 乘波体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高升力/高升阻比构型设计,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前缘乘波体设计方法及组合前缘乘波体。
背景技术
新型高速飞行器构型设计是目前飞行器研制的热点问题。由于高速飞行条件下,飞行器的激波阻力和摩擦阻力急剧增加,导致所谓“升阻比屏障”的产生。这一问题也催生了诸多新概念构型的出现,乘波体构型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构型依据给定的流场,通过激波面切割和流线追踪的方式设计,在设计飞行条件下(给定马赫数、攻角等),高速飞行时产生的弓形激波完全附着于飞行器的外沿,飞行器的上下表面没有流动泄露,这样,激波后的高压区完全被包裹于飞行器的下半部分,使飞行器获得大升阻比。因其飞行时好像乘在激波之上,故称为“乘波体”。这一构型在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的升温而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问题之一。
就设计方式而言,乘波体可主要分为基于给定流场的设计方法和密切锥/面设计方法。前者是在给定基准流场前提下,通过指定乘波体的前缘或后缘线,依据流线追踪方式获得其压缩面。后者则是将乘波体的压缩面分割为一系列二维密切面上的流线,在给定激波面形状下依据反设计方法生成。在现有的设计方法中,乘波体的定义均为指定其前缘或者后缘曲线,因而其设计灵活性受到较大限制,虽然通过前缘线的优化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但必须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和人工。
实际中,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布局设计具有较多限制,例如,从减小阻力的角度出发,需要飞行器头部相对尖锐,再如,飞行器机翼尾部应尽可能保持平直,以便于控制舵面的安装。此外,飞行器的机长/翼展应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使得飞行器可以在气动/控制等方面保持较优的性能。但目前的乘波体设计方法在上述方面的灵活性均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组合前缘乘波体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前缘乘波体设计方法及组合前缘乘波体,提出将乘波体外形分为机体/机翼两个部分,并进而分别采用前/后缘曲线定义的方法。从而有效改善乘波体的设计灵活性,并可获得更加贴近实际的外形。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前缘乘波体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获取给定设计条件下的源流场及激波面;
2)确定组合前缘乘波体的机体长度,以及机翼长度/机体长度比例和翼展/机体长度比例数值;
3)给定乘波体的顶点,依据机翼长度/机体长度的比例关系确定点A的俯视位置,并投影至激波面,获得前缘线交点;
4)依据乘波体顶点和A点坐标,给定机体前缘线形状,从前缘线出发,沿来流方向逐点正向追踪流线,所有流线组成的流面构成机体下表面,同时,从A点出发沿流线追踪到源流场尾部获得尾缘线交点B;
5)依据翼展/机体长度的比例关系计算获得整个乘波体的宽度,依据此宽度获得乘波体翼端点与激波面的交点;
6)将交点B与第5)步获得的交点通过直线连接,获得机翼尾缘线,从机翼尾缘线出发,沿逆来流方向逐点向前追踪流线,直至与激波面相交,所有流线组成的流面构成机翼下表面,同时也获得机翼前缘线形状;
7)设计乘波体上表面,进而完成整个乘波体的设计。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前缘乘波体,所述乘波体的整个构型由机体和机翼两部分组成,机体顶点及其前缘线均位于激波面上,机体尾缘线依据所述前缘线获得,尾缘线末端位于所述激波面内部,机翼前缘线依据尾缘线定义,并与所述激波面相交,所述机体和机翼前缘线的交点位于所述激波面上,两部分前缘线在该点导数不连续。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机翼下表面与激波面相交后形成翼前缘线,进而获得乘波体的组合前缘线采用该方法设计时,不但可以保证乘波体的特点,同时还具有长宽比例灵活可调及保证尾缘平直的优点,更加适用于实际飞行器的设计。机体下表面可采用给定前缘线的正流线追踪方法设计,机翼下表面可采用给定尾缘线的逆流线追踪方法设计。本发明主要应用范围为各类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构型设计,尤其适用于未来高超声速飞机或者滑翔类飞行器的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组合前缘乘波体设计方法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95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