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八角茴香精馏釜底残液中提取α、β‑不饱和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8415.5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5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林葵;黄岛平;韦英亮;黄和明;张思敏;谢集照;徐慧;陈秋虹;黄文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7C49/255 | 分类号: | C07C49/255;C07C45/78;A24B1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罗保康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八角茴香 精馏 釜底残液中 提取 不饱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香料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香料的废料中回收有用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八角,是木兰科植物,拉丁名(IlliciumverumHooK.f.)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特产的芳香植物,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区。广西是我国八角的主要产区,产量占全国的85%,占世界的70%,八角树成为了当地山区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八角和八角油是人们喜用的优良食品调料,八角油具有大茴香辛香香气,又称八角茴香,它除了用作调味辛香料外,在食品工业、酿造工业、饮料业、日用化妆品和制药行业中均有广泛的用途。八角茴香是从八角的枝叶或果实经水蒸汽蒸馏而得,根据八角树栽培技术,为使八角树挂果率高,每年均需对八角树进行修枝,修理下来的枝叶可以用来提取八角油。由于产地交通不便,农民多以土法蒸馏为主,这种方法由于设备简单、生产容易、成本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土法蒸馏效率不高,其枝叶得油率仅为0.8%左右;蒸馏以后的残渣基本都放弃了,即使目前的香料加工厂,虽然得油率超过2-3%以上,但是精馏釜底残液也未加以回收,每吨八角枝叶或果实精馏后釜底过滤后的残液还有5公斤以上。
实际上,八角茴香精馏釜底残液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里面有很多可以作为香料的原料,其中较重要的是α、β-不饱和酮,α、β-不饱和酮应用广泛,由于其碳碳双键与羰基共轭,故兼有烯烃、酮和共轭二烯烃的性质,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如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Diels-Alder反应等。此外其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等领域。是合成黄酮类化合物重要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药理作用,查耳酮的抗蛲虫作用。还可以用于调配苹果、番茄等食用香精。
目前公开文献报道的α、β-不饱和酮主要采用醛、酮、醇和烯等为起始原料合成,需要不同的原料和催化剂,但很多合成过程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所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α、β-不饱和酮是一种很好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从八角茴香精馏釜底残液中提取α、β-不饱和酮的方法,不仅能够成分利用了八角枝叶或果实精馏后釜底过滤后的残液,还能得到天然的α、β-不饱和酮组合物,该组合物做成化学中间体或者用于医药、农药、香料等领域时,无有害物质,不需要昂贵的溶剂和催化剂,也具有很多天然的香气物质,给人一种醇厚的香甜气味。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生产香烟之用的香料添加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取八角茴香残渣100g,加入300ml乙酸乙酯,室温下搅拌2小时,滤去不溶物,得滤液,称取100g柱层析硅胶加入滤液中,拌样;
称取820g柱层析硅胶装柱,依次用纯环己烷、环己烷:乙酸乙酯=50:1、10:1、5:1、1:1的混合溶剂梯度洗脱,每瓶流分接液250ml;
各流分用薄层层析检测,合并瓶号编号如下:HY-1(1-26瓶)、HY-2(27-32瓶)、HY-3(33-37瓶)、HY-4(38-50瓶)、HY-5(51-77瓶)HY-6(78-81瓶)、HY-7(82-88瓶)、HY-8(89-99瓶)、HY-9(100-109瓶)、HY-10(110-127瓶);
将HY-7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5.1g粘稠物,用10g柱层析硅胶拌样,称取120g柱层析硅胶装柱,常压柱层析,石油醚:丙酮=10:1洗脱,第1-4瓶流分各接50ml,之后每瓶接10ml,合并瓶号编号如下:HY-7-1(1-10瓶)、HY-7-2(11-35瓶)、HY-7-3(36-46瓶);
将HY-7-2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2.5g粘稠物,凝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甲醇=1:1洗脱,每10ml接一流分,各流分用薄层层析检测,合并瓶号编号如下,HY-7-2-1(1-7瓶),HY-7-2-2(8-11瓶),HY-7-2-3(12-18瓶),HY-7-2-4(19-20瓶);其中,HY-7-2-2有结晶析出,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后得到1,4-二(4-甲氧基苯基)-3-丁烯-2-酮,结构如下:
。
化合物结构的测定过程如下:
无色棱状结晶,在紫外365nm下有吸收,由ESI-MS给出准分子离子峰[M+Na]+于m/z304.96,推测分子式为C18H18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84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