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振动噪声降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5812.7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5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敏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K11/178 | 分类号: | G10K11/178;B60G17/01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海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噪声 降低装置 车辆用 自适应滤波器 可变弹性 室内 检测 扬声器 乘车舒适度 应变传感器 麦克风 传递路径 误差信号 行驶性能 最佳化 噪声 机动车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振动噪声降低装置,其改善机动车等的行驶性能及/或乘车舒适度,且同时降低在车室内产生的振动噪声。车辆用振动噪声降低装置具备产生消除音的扬声器(32),基于由对车室内的噪声进行检测的麦克风(33)检测到的误差信号,使用自适应滤波器(56)来产生最佳的消除音。在从路面向车室内的振动的传递路径中夹设有可变弹性构件(4),考虑到由设置于可变弹性构件的应变传感器(31)检测到的振动及应变,来使自适应滤波器(56)的系数最佳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振动噪声降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改善机动车等的行驶性能及/或乘车舒适度且同时降低在车室内产生的振动噪声的车辆用振动噪声降低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车辆的乘客的舒适性,提出了各种车辆用噪声降低装置。通常,通过麦克风对在车室内产生的噪声进行检测,并从扬声器输出与检测到的噪声反相位的消除音,从而降低振动噪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噪声降低装置中,由于道路噪声及发动机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因此可以将表示来自这样的噪声源的噪声的信号作为噪声降低装置的控制单元应考虑的基准信号来利用。道路噪声由于滚动的轮胎与路面接触而产生,经由悬架并经由车身的各种固体部分向车室内传递,或者作为放射音向车室内传递。
在设计车辆用噪声降低装置时,通过传递函数来表现车室的声音(日语:音響)传递特性,并基于该传递函数来生成消除音。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振动噪声降低装置中,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来变更该传递函数为特征。
在车辆的悬架中,为了改善乘车舒适度而使用橡胶衬套。为了改善乘车舒适度,希望使橡胶衬套柔软,然而为了改善车辆的行驶性能,则需要提高橡胶衬套的刚性。因此,提出了使用可变弹性衬套的方案,该可变弹性衬套在要提高悬架的刚性等的情况下提高刚性,在该情况以外,为了改善乘车舒适度而降低刚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21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16641号公报
降低橡胶衬套的刚性在隔断道路噪声方面也有用。当衬套的刚性高时,道路噪声(尤其是其高频成分)几乎不衰减地向车室传递。与使用了这样的可变弹性衬套的悬架相关联,发现在现有的车辆用噪声降低装置中,在提高了橡胶衬套的刚性的情况下,消除噪声的性能降低。
作为其原因,列举出噪声降低装置中使用的表示车室的声音传递特性的传递函数不能表现所有的声音条件中的实际的声音环境。这主要是因为麦克风、扬声器的数量及位置存在制约的缘故。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所有条件下发挥高的噪声降低性能且同时提高悬架的弹性衬套的刚性的车辆用振动噪声降低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振动噪声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噪声检测部33,其对车室内的噪声进行检测;消除音产生部32,其产生消除音;振动噪声控制部56,其基于由所述噪声检测部检测到的误差信号来控制所述消除音产生部,从而通过所述消除音来抵消所述噪声;弹性构件4,其夹设在从路面向车室内的振动的传递路径中;以及应变传感器31,其对所述弹性构件的应变进行检测,其中,所述振动噪声控制部56考虑由所述应变传感器检测到的应变而控制所述消除音产生部,从而实现上述目的。
由此,考虑到作为噪声而向车室内放射之前的成为噪声的原因的弹性构件的振动来生成消除音,从而即使在提高弹性构件的刚性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车室内的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5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