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流及过热保护的充电接口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71473.5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2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杨铨铨;刘玉堂;吴国臣;刘正平;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园维安电子线路保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12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热 保护 充电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流及过热保护的充电接口,特别是该充电接口可以在电流异常及接口温度过高时,及时截断电流,直至故障被解除,因此具有突出的安全性能。
背景技术
随着使用数据传输和充电接口的各种外围电子器件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频繁的用到各种连接线。然而,随着各种大电流电子器件的出现,充电电流越来越大,充电次数越来越频繁,各种连接线接口的插拔次数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各种连接线及与之相连接的电子设备可能会出现无法承受大的故障电流和发热而烧毁的隐患。目前,各种连接线没有采用有效的保护方式来应对这一隐患,因此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连接线接口部位安装具有过流及过热保护功能的元件可以使电子产品在数据传输和充电过充中更加安全。
目前充电保护主要在电池保护电路中实现过流、过温及短路等的保护。如:
申请号201310625278.3公开了一种电池监控电路,包括串联的充电接口、充电控制模块、蓄电池、输出接口,充电接口的负极接地,蓄电池的负极通过电池保护模块接地,输出接口的负极通过电子开关模块接地,MCU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充电接口、充电控制模块、电子开关模块,并根据输入电压控制充电电流大小,还根据输出电流控制电子开关模块的通断。该发明通过对电池电路的保护功能,如过冲、过放、过流、过热保护等;可分析在充放电状态下,已经充放电时间、充放电电量、充放电电压、电池温度等,并将这些参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还可通过蓝牙通讯模块将电池参数在智能终端上显示出来,使管理电源变得直观便捷。
申请号201210198360.8涉及一种智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体、充电器主体上的数据线、火线插头,所述充电器主体与数据线相连接,所述火线插头与充电器主体之间固定有智能开关,所述数据线与充电器主体连接端面固定有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智能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又申请号201120012580.8公开了一种双向变换电池组,包括有至少两个电池单体,各个电池单体分别连接有充电接口、boost-buck升降压变换器,多路boost-buck升降压变换器同步工作,每路boost-buck升降压变换器分别接入到均流控制电路,均流控制电路外接有并联控制电路,并联控制电路与输出接口相连。该实用新型解决了电池组成组时对单体一致性的过度依赖问题,实现过流、过放、短路、过热保护功能,确保电池组安全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流及过热保护的充电接口,可以通过卡入一过流及过温保护元件,在电流异常及接口温度过高时及时截断电流,直至故障被解除。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过流及过热保护的充电接口,包含基座和导电部件,所述的导电部件固定在基座中,过流及过热保护元件与所述导电部件电气串联连接,所述导电部件至少包含第一导电部件和第二导电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部件由第一嵌入端和第一连线端组成,且第一嵌入端和第一连线端不直接接触;
所述第一嵌入端固定在基座内部,它通过所述的过流及过热保护元件与第一连线端电气串联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部件是由第二嵌入端和第二连线端直接电气连接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导电部件。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嵌入端和第一连线端通过弹簧片与所述的过流及过热保护元件电气连接。本发明它使用弹簧片卡入式方法安装过流及过热保护元件,简单方便;同时它从而保护电子设备和线路。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导电部件可包含用于数据传输的其它导电部件。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过流及过热保护元件至少包含一具有电阻正温度系数效应的芯片。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具有电阻正温度系数效应的芯片包含:
(a) 具有电阻正温度系数效应的导电复合材料基层,有相对的上下表面;
(b) 第一导电电极,置于上导电复合材料基层的上表面;
(c) 第二导电电极,置于下导电复合材料基层的下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园维安电子线路保护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园维安电子线路保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14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插头焊接机的第一焊线上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双固定电缆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