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盐微藻的选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64739.3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1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孙予罕;吴通;赵权宇;魏伟;汪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高月红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盐微藻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藻的选育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盐微藻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微藻是指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其形态的微小藻类类群,种类众多且数量庞大,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由于微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多种代谢产物,包括多糖、脂类、蛋白质等在食品、医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一般藻种难以适应人工环境,导致生长缓慢,可提取的高价值成分含量低且提纯困难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微藻的开发利用。因此,选育生长快速、抗逆境胁迫和高附加值活性物质含量高等性状优良的藻种已经成为微藻相关产品研发的重要途径。
目前常规的藻种选育方法主要为自然筛选、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中国专利公开CN102776171A、CN103468575A、CN102888393A、CN103160494A)以物理或化学诱变剂诱发基因突变,通过筛选从众多变异株中筛选出目标性状优良的突变株。诱变育种特点是藻株突变率高,育种进程快。但由于诱变的随机性,难以有效地控制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产生目的突变株频率低,难以得到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突变株。基因工程育种(中国专利公开CN102827856A、CN104031934A)通过重组DNA等技术,引入外源目的基因或突变从而形成新品种,其特点是育种目的明确,性状改良效果明显,但其应用需要大量的基因功能研究基础,且技术难度较高。
适应性实验室进化技术(Adaptive laboratory evolution)是近年来出现的提高微生物在环境胁迫条件下耐受性的一种育种技术,在适应性实验室进化过程中,微生物一直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并随着培养条件的逐渐变化,稳定地增强所需要的各种性状。因此,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盐微藻的选育方法。本发明通过适应性实验室进化技术提高微藻对高浓度盐胁迫耐受性,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对选育高耐受性藻株及其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耐盐微藻的选育方法,包括步骤:
1)将微藻藻株接种至初始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将培养后的微藻藻株接种至添加了氯化钠的进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3)以步骤2)为一个循环,将该藻株在添加了氯化钠的进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1~80个循环;
4)当该藻株在添加了氯化钠的进化培养基中生物量达到0.8-1.2g/L时,提高培养基中的氯化钠浓度,继续培养1~80个循环,使其生物量达到0.8-1.2g/L。
所述步骤1)中,微藻藻株包括:念珠藻目(Nostocales)藻类;该念珠藻目藻类,包括:念珠藻或鱼腥藻等;接种的浓度为0.01~0.5g/L;
初始培养基的组分包括:磷酸氢二钾0.032-0.048g/L、七水合硫酸镁0.06-0.09g/L、二水合氯化钙0.029-0.043g/L、碳酸钠0.018-0.022g/L、柠檬酸0.005-0.007g/L、柠檬酸铁铵0.005-0.007g/L、EDTA(乙二胺四乙酸)0.0009-0.0011g/L、微量元素溶液A51mL/L;其中,所述微量元素液A5中的组分为:硼酸2.29-3.43g/L、二水合氯化锰1.45-2.17g/L、七水合硫酸锌0.178-0.266g/L、钼酸钠0.312-0.468g/L、五水合硫酸铜0.063-0.095g/L、六水合硝酸钴0.039-0.059g/L。
步骤1)中,培养的条件优选如下:培养温度为22-28℃,光照强度为50-200μmol/(m2·s),光照时间每天8-16h;培养的程度优选为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所述步骤2)中,接种的浓度为0.01~0.5g/L;添加了氯化钠的进化培养基中,氯化钠的浓度优选为0.59~5.85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47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r8型冷轧辊用钢淬火回火工艺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车用空调压缩机油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