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电容膜的上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64137.8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7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汪泽富;黄强;卢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立方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46 | 分类号: | B65G65/46;H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电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膜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电容膜生产的供料方式。
背景技术
当前现有的电容膜主流设备国际供应商、国内供应商的上料方法,都是真空负压上料方法,采用料位计控制真空风机的间歇式上料方法。
上述供料方式有两个缺点。
1)原料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原料水分残留有时会超标,导致生产线破膜。尽管聚丙烯吸湿性很低,但由于聚丙烯电容膜原料从国外进口,需要长途海运,集装箱打开时,我们有时会看到集装箱内潮湿,干燥剂已变色,甚至有积水。另外,储存环境中空气湿度经常会超标,负压上料时,粒子会与空气接触,也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
2)如采用料位计的方式,间歇式上料,料斗内的料位会有一个高度差,对挤出机压力有变化。生产厚的薄膜时压力变化可以忽略,但对于厚度只有3~5μ的电容膜来说,压力变化足以引起纵向厚度波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两个缺陷,本发明对现在的聚丙烯电容膜生产线上料方式进行改造,有效地减少生产中的破膜,提高了挤出系统的稳定性,相应提高了薄膜的纵向厚度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聚丙烯电容膜的上料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
①定量喂料:在大料仓的底部安装一台螺旋定量加料器,实现定量输送原料。
②过滤:将步骤①中输送至运料管道时,设置金属探测分离器将金属剔除,防止金属损伤挤出机。
③均匀分流:将步骤②中得出的原料输送到保温料斗底部,并经过底部的均流器进行均匀分流。
④保温干燥:将步骤③中得出的原料经过保温料斗输送至分子筛式除湿干燥机,使原料同时满足保温和干燥。
⑤双转速智能控制:将步骤④中得出的原料输送至挤出机,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达到始终保持在料位上,并保证压力稳定。
⑥挤出。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是:所述挤出的原料压力更稳,完全杜绝粉尘。
本发明的上料方法独特可靠,通过将传统间歇式上料方法改为连续性的,并通过均流及计算机智能控制,使得原料的水分含量率大大减少,最大限度隔绝粉尘,实现无尘除湿上料,保证了原料的质量,也从而保证了生产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聚丙烯电容膜生产线的上料装置,它包括大料仓(1)、螺旋定量加料器(2)、金属探测分离器(3)、均流器(4)、保温料斗(5)、分子筛式除湿干燥机(6)和挤出机(7)。在大料仓(1)的底部安装一台螺旋定量加料器(2)上,直接将大料仓底部自重流下的聚丙烯颗粒料经过金属探测分离器(3)定量输送至挤出机(7)的料斗。挤出机(7)的料斗外加一层保温层,在挤出机(7)的料斗内底部设置一倒锥形的均流器(4),保证下料均匀,从而保证干燥时间均等。再在料斗侧面上下各开一个孔,与分子筛子除温干燥机(6)联接。将螺旋定量加料器(2)的转速输入计算机控制系统,由于螺旋定量加料器(2)的输送量与挤出系统计量泵转速呈线性关系,通过计量泵转速控制螺旋定量加料器(2)转速,两者联动,始终保持在线干燥保温料斗(5)料位,从而保证挤出输送量,保证压力稳定。
直接由螺旋定量加料器(2)上料,没有采用真空负压吸料,减少了粒料受潮的污染。
干燥器采用节能的在线干燥方式,随干燥随用。由于聚丙烯单体经聚合反应采用的水下造粒,必须干燥。此时残留水分控制在50PPM以内。海上及陆上运输最少2个月,吨袋周边的聚丙烯粒子水分会增加至75PPM左右,仓储对其影响不大,但负压上料过程中,空气输送聚丙烯粒子会充分接触聚丙烯粒子,水分会再进一步增加至100PPM左右,有可能超过0.1‰的水分含量率,而电容膜聚丙烯粒子的水分含量率要求低于0.1‰。
采用新的上料方式以后,聚丙烯颗粒料的水分含量又恢复至50PPM以下。保温料斗内(5)料位稳定后挤出机压力更加稳定,薄膜纵向厚度较以前有明显改善。以前纵向厚度公差在3%以内,现在能做到2%。生产也较以前更稳定,日平均破膜次数由3~5次降至2次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立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立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41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一体机的监控方法、电梯一体机及其监控系统
- 下一篇:光伏用底座送料机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