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田管线钢管的冶金复合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58276.X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4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鲍善勤;苏俊;黄源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鑫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3/02 | 分类号: | B22D13/02;B22D19/16;C21D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217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田 管线 钢管 冶金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气田管线钢管的冶金复合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含酸性气的油气田很多,如新疆塔里木、四川和中原都有不少油气田处于深井、高温、高压和高腐蚀的恶劣环境。随着我国油井深度的加大、油气中所含杂质的增多,对于高温高压抗腐蚀的油井管的需求将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因此,对于油井管、管线用钢管的高温高压抗腐蚀性能要求会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符合这一特性的双金属复合管全部依赖进口。这些高耐蚀镍基合金无缝钢管材料中仅有1/3左右用于解决内层的耐腐蚀问题,其余2/3仅仅作为结构支撑材料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将这2/3部分用碳素钢材料来优选替代,一则可以解决镍基耐蚀合金材料的使用浪费,二则可选取性能更好的结构材料,提高无缝钢管的使用安全性问题。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双金属复合管成型工艺,仍停留在机械复合(旋压、拉拔、胀形、碾压等)水平上,但是机械复合钢管存在以下缺点:1、内层和外层结合强度不够,其不能进行大变形量的后续变形;2、由于用于制造这种复合钢管的设备能力原因,对覆层要求比较厚的复合管不能解决两层的结合问题;3、对于覆层金属要求具备高耐腐蚀的材料的管子,其覆层的耐腐蚀材料难以制作成相应的无缝钢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油气田管线钢管的冶金复合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气田管线钢管的冶金复合制备方法,所述管线钢管包括内层和外层,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好浇铸材料,选用X52、X56、X60和X65钢级材料作为所述管线钢管的外层浇铸材料,选用304和316L的钢材料作为所述管线钢管的内层浇铸材料;
2)采用离心浇铸的方法浇铸,先进行外层的浇铸,待外层浇铸完成后再浇铸内层,在浇铸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内外两层的成分;
3)对浇铸好的管线钢管进行热挤压和冷轧;
4)对管线钢管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正火和回火两个过程;
5)对热处理后的管线钢管进行检验,并将合格品入库。
进一步地,在对管线钢管进行热处理时,正火温度应为900℃±20℃,保温1~2小时,冷却方法选用空冷或风冷均可。
进一步地,在对管线钢管进行热处理时,回火温度应为600℃±20℃,保温2~4小时,冷却方法为空冷。
具体地,热处理后所得到的管线钢管为冶金结合复合双金属无缝钢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离心管坯加挤压及冷轧的工艺生产管线钢管,新开发的管线钢管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把初级工业材料和高技术的冶金处理过程结合起来,采用离心浇铸管坯挤压,再经冷轧(或冷拔)生产方式,从而获得高品质的复合产品,内外两层属于冶金复合,结合力较机械复合有很大的改善,可以进行大变形量的后续变形,内层金属具备高耐腐蚀性能,且便于制作成相应的无缝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描述:
本发明中的管线钢管包括内层和外层,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好浇铸材料,选用X52、X56、X60和X65钢级材料作为管线钢管的外层浇铸材料,选用304和316L的钢材料作为管线钢管的内层浇铸材料;
2)采用离心浇铸的方法浇铸,先进行外层的浇铸,待外层浇铸完成后再浇铸内层,在浇铸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内外两层的成分;
3)对浇铸好的管线钢管进行热挤压和冷轧;
4)对管线钢管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正火和回火两个过程;
5)对热处理后的管线钢管进行检验,并将合格品入库。
本发明所述油气田管线钢管的冶金复合制备方法,在对管线钢管进行热处理时,正火温度应为900℃±20℃,保温1~2小时,冷却方法选用空冷或风冷均可。在对管线钢管进行热处理时,回火温度应为600℃±20℃,保温2~4小时,冷却方法为空冷。热处理后所得到的管线钢管为冶金结合复合双金属无缝钢管,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满足服役于油气田腐蚀环境的性能。
本发明所述油气田管线钢管的冶金复合制备方法,在浇铸的过程中内外两层的成分重量百分比如下:
表1 内、外层化学成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鑫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鑫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82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