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概念格的异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的语义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0509.1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5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罗安;刘纪平;张福浩;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F17/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天玺沐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2 | 代理人: | 鲍晓 |
地址: | 1008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概念 空间 信息 服务 分类 语义 匹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间信息服务语义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了一种新型的异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的语义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语义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空间信息资源和空间数据处理功能都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用户如何快速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信息服务,是空间信息服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空间信息服务分类的语义匹配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当其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围绕这一问题,国内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服务的角度提出功能的分类,可以追溯到Tsou Ming-Hslang提出的面向任务的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组件分类方式,它将GIS任务分为六大类。为了将服务分类与用户需求的匹配联系起来,张霞首次将用户分类和服务分类联系起来。詹勤通过分析遥感信息服务的领域特征及其概念的时间名词特点,结合框架语义学理论,提出了基于事件框架提取遥感信息服务概念的语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构建遥感信息服务分类本体。
目前空间信息服务分类匹配,大多数是要求请求服务具有统一的规范服务分类语义描述,并且要求服务发布者和请求者在对服务分类进行描述时都必须采用同一种空间信息服务分类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在他们对服务的分类认识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这样描述的服务分类才能进行有效的语义匹配。这些都是一种假设,这种假设在现实中是无法满足的,其原因如下:其一,服务请求者并不一定都是行业用户,随着空间信息服务的越来越普及,普通老百姓已经开始成为空间信息服务的对象,而他们对空间信息服务的分类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在请求服务时对服务的类型进行有效地描述;其二,空间信息服务的分类体系多种多样,为了促进了空间信息服务进一步共享和互操作,各种标准化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放地理空间信息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和其他标准化组织,都针对空间信息服务的应用和实现,提出了相关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规范。这些空间信息服务分类体系各有优缺点,并且现阶段也还不存在一种被行业人士完全认可并适合服务发现匹配和互操作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体系。
因此,可以说现阶段空间信息服务分类的语义匹配,受到服务分类所采用分类体系的限制,只能对采用相同分类体系的空间信息服务进行语义匹配,无法实现不同分类体系的异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匹配。从而使得各个组织或研究机构在利用互联网上的空间信息服务时,不能直接利用互联网上已有的语义描述空间信息服务,需要使用自己的服务分类标准/体系对服务信息重新进行语义描述,并将其注册到自己构建的空间信息服务注册中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将语义异构互操作中的概念格引入到空间信息服务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概念格的异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语义融合与匹配方法,利用构造服务概念格的方式来计算服务之间的语义相似度,有效解决采用不同分类体系描述的请求空间信息服务和广告服务来之间的语义匹配,并通过注册中心目录服务的语义层次关系来提高最优服务遍历和选择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概念格的异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的语义匹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从空间信息服务的描述原始信息中,提取空间信息服务的分类相关信息;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提取的空间信息服务的分类信息,追踪到其采用的服务分类体系,并从中提取与该服务相关的语义因子;
步骤三、根据提取的语义因子与空间信息服务的语义关联关系,建立空间信息服务分类模型;
步骤四、从空间信息服务的描述信息和所对应分类体系的描述信息中,提取与服务类型相关的特征属性,形成与服务类型相关的特征属性集;
步骤五、将步骤三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模型与步骤四的服务类型相关的特征属性集分别作为概念格的内涵和外延,构建空间信息服务分类的概念格,形成相应的服务概念格S=(U,D),S表示服务概念格,U表示服务的内涵,D则表示服务的外延;
步骤六、对概念格的内涵部分与指定分类体系中的各个类型概念格的内涵部分进行融合匹配,根据从服务分类体系中获取的服务分类模型的原子属性,构建服务语义因子的形式化背景矩阵,形成空间信息服务语义信息的形式化知识表达;
步骤七、根据所述形式化概念背景矩阵,通过将有效的服务语义因子进行重新排列和组合,并排除一些不可能作为服务模型的节点,融合并生成新的服务语义模型;
步骤八、根据步骤七融合生成的服务语义模型之间的语义因子关系,构建服务模型的语义距离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05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