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概念格的异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的语义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0509.1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5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罗安;刘纪平;张福浩;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F17/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天玺沐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2 | 代理人: | 鲍晓 |
地址: | 1008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概念 空间 信息 服务 分类 语义 匹配 方法 | ||
1.一种基于概念格的异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的语义匹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从空间信息服务的描述原始信息中,提取空间信息服务的分类相关信息;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提取的空间信息服务的分类信息,追踪到其采用的服务分类体系,并从中提取与该服务相关的语义因子;
步骤三、根据提取的语义因子与空间信息服务的语义关联关系,建立空间信息服务分类模型;
步骤四、从空间信息服务的描述信息和所对应分类体系的描述信息中,提取与服务类型相关的特征属性,形成与服务类型相关的特征属性集;
步骤五、将步骤三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模型与步骤四的服务类型相关的特征属性集分别作为概念格的内涵和外延,构建空间信息服务分类的概念格,形成相应的服务概念格S=(U,D),S表示服务概念格,U表示服务的内涵,D则表示服务的外延;
步骤六、对概念格的内涵部分与指定分类体系中的各个类型概念格的内涵部分进行融合匹配,根据从服务分类体系中获取的服务分类模型的原子属性,构建服务语义因子的形式化背景矩阵,形成空间信息服务语义信息的形式化知识表达;
步骤七、根据所述形式化背景矩阵,通过将有效的服务语义因子进行重新排列和组合,并排除一些不可能作为服务模型的节点,融合并生成新的服务语义模型;
步骤八、根据步骤七融合生成的服务语义模型之间的语义因子关系,构建服务模型的语义距离树;
步骤九.分别计算语义距离树相似度及特征属性集的集合相似度,通过统一的服务概念格计算方法,计算得到服务概念格之间的相似度,最终实现异构空间信息服务分类的语义匹配;
其中,在步骤二中,提取语义因子的方法为:
若两个原子服务概念之间是无交集关系,则二者同时成为服务概念语义因子;
若两个原子服务概念之间是包含关系,则子概念直接成为服务概念语义因子,同时创建一个新的服务概念语义因子,其范围为子概念相对于父概念的补集;
若两个原子服务概念之间是等价关系,则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服务概念语义因子;
若两个原子服务概念之间是交叉关系,则可以分为三个服务概念语义因子,一个为两个服务概念之间的交集,另外两个为两个原子服务概念的相互补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义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一中,所述分类相关信息为服务分类类别、分类体系的名称和分类体系URL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义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三中,所述服务分类模型能够以树状的形状表型出来,其根节点的类别是一个涵盖待分类的所有服务的总分类类型,叶子节点则是分类体系中不可再分的原子分类,其它节点是根据某种分类标准对根节点细分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义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四中,所述与服务类型相关的特征属性包括:
功能分类信息相关的服务概念属性:指的是能够代表服务功能特征的属性信息;
依赖于IO参数类型的属性,指的是以空间数据为核心来定义描述服务模型所需要的IO相关属性,包括数据、空间、时间、几何、属性、单位和数据质量;
与IO参数类型相关的属性,指的是描述空间数据的辅助性概念,包括角度、文本、单位和查询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义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八中,建立语义距离树的方法为:首先将语义因子独立出来,然后根据每个空间信息服务包含语义因子的情况进行逐聚类,如果两个服务的语义因子具有共同的部分,则将共同的部分作为一个语义距离树的虚拟节点独立出来,使得两个服务的节点能够直接建立在公共虚拟节点之上,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的节点之间没有相同的语义因子,最终构建成空间信息服务的语义距离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05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