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炭疽芽孢杆菌PA抗原的全人源抗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1493.X | 申请日: | 2015-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2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薇;于长明;迟象阳;李建民;徐俊杰;刘威岑;宋小红;张军;张晓鹏;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6/12 | 分类号: | C07K16/12;C12N5/10;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众天律师事务所11478 | 代理人: | 李新军 |
地址: | 1000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炭疽 芽孢 杆菌 pa 抗原 全人 抗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人源抗体,属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领域。
背景技术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它不仅仅是食草动物的主要疾病,所有的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很容易发生。根据感染途径不同,人类炭疽分为皮肤炭疽、胃肠炭疽和吸入性炭疽三种原发类型。肺炭疽病死率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位居前十位,被列为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炭疽杆菌芽孢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战剂和生物恐怖制剂,一直为各国所重视。近年来随着国际反恐斗争的发展,对炭疽的防护研究已成为国际生物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炭疽芽孢杆菌主要以孢子形式存在。孢囊具有保护功能,能使细菌不受阳光、热和消毒剂的破坏而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炭疽的主要致病因子包括三种蛋白构成的炭疽毒素和以γ键相联结的聚-D-谷氨酰荚膜,荚膜能阻止细菌被宿主免疫细胞吞噬,而毒素是造成宿主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炭疽杆菌分泌的炭疽毒素由三种蛋白组成,分别是保护性抗原(PA),水肿因子(EF)和致死因子(LF)。其中,PA在炭疽杆菌侵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首先和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TEM8或CMG2)结合,由位于细胞膜上的FURIN蛋白酶切除其氨基端20kDa片段PA20形成PA的活性片段PA63,该片段发生寡聚化在膜上形成七聚体。LF和EF结合七聚体形成复合物,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进入细胞。在内吞小体酸性pH的环境下,PA七聚体发生构象改变,形成一个管道,使EF和LF进入胞液,分别发挥毒性作用。这三个蛋白本身都是无毒的,但PA与LF结合称为致死毒素(Lethal Toxin,LT),LF具有金属依赖的蛋白酶活性,目前已发现的底物均属于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的激酶家族(MAPKKS),经过一系列未知的级联反应可导致细胞裂解与死亡;PA和EF的混合物称为水肿毒素ET(Edema Toxin),EF具有钙调蛋白依赖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可使靶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导致宿主防御能力下降。
炭疽的医学防护措施主要有预防和治疗二大方面。目前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接种炭疽疫苗,PA能诱导机体的保护性免疫,是目前唯一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人用炭疽疫苗(Anthrax Vaccine Adsorbed,AVA)的主要免疫活性成分;但需事先1-2月免疫接种才能为人员提供免疫防护。生物战/生物恐怖活动的突发性使得常规主动免疫难以满足其时间要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对抗炭疽攻击必不可少的措施。治疗策略主要有二大类:一类是炭疽杆菌的抑菌剂或杀菌剂,其中包括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溶菌成分;另一类是依据炭疽病理模型设计的毒素抑制剂,主要包括炭疽毒素中和抗体、可溶性受体、毒素突变体和小分子拮抗剂。
目前炭疽的治疗主要依靠抗菌素,多种抗菌素对炭疽有效,但如出现以下情况,临床上往往不能奏效:①未能及时服用抗菌素:抗菌素一般需要在机体接触炭疽芽孢后的48小时内使用,即繁殖体阶段使用,可以有效治疗,但炭疽感染的潜伏期可以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这一阶段的症状表现类似流感,易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②人体耐药性:抗生素滥用使部分人群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一些个体对许多抗菌素已产生抗药性,使得抗菌素治疗无效;③炭疽杆菌人为改构:将抗生素抗性基因导入炭疽杆菌使抗生素失效,在技术上已完全可能(前苏联曾研制出具有18种抗生素抗性的超级炭疽杆菌)。抗生素在繁殖体阶段若不能有效阻断炭疽感染,一旦进入毒素阶段,抗生素就毫无作用。
抗菌素对吸入性炭疽的治疗虽然有效,但必须在感染初期立即使用。抗菌素只能杀死人体组织内的部分孢子和细菌,却不能抵抗孢子和细菌在体内产生的大量毒素。而在感染晚期由于毒素的大量产生,仍会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现能抵抗炭疽毒素的药物方面,包括中和单抗、可溶性受体、PA突变体和小分子抑制剂等。中和抗体因具有保护性高,在人体内可以发挥特有的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半衰期长,性质稳定等优点,尤其将中和抗体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可以相互弥补,最大可能发挥治疗作用,因此中和抗体已成为目前最有前景的炭疽治疗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314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