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双靶向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27285.2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6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杨哲;骆卉妍;蒋庆;徐瑞华;李颖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47/42;A61K47/36;A61K47/34;A61K31/474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乙基 10 羟基 喜树碱 靶向 复合 纳米 粒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药物载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双靶向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死亡人数在世界肿瘤死亡病例中排第二位。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即为晚期转移性疾病或在外科切除术后出现复发转移,5年生存率小于10%。伊立替康(CPT-11)是广泛应用于胃癌二线治疗的半合成可溶性喜树碱类衍生物。同其他喜树碱类药物作用机理相似,它抑制拓扑异构酶Ⅰ,使其失活,引起DNA单链断裂,阻碍DNA复制与R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但是,CPT-11在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 CPT-11需在体内羧酸酯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活性代谢物SN38发挥癌症治疗作用,但研究表明CPT-11在人体内转化成SN38的效率仅为2~8%,这使得CPT-11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极低;其次,CPT-11具有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若将CPT-11的活性代谢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直接用于胃癌治疗,将会克服CPT-11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陷,从而提高化疗效果。但是SN38的强疏水性使其在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后便迅速析出,难以被病灶组织吸收,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SN38在体内的溶解度,延长其在人体内的循环时间及提高该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有效作用浓度,是应用SN38于胃癌治疗的难点。
靶向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开发是解决上述问题最为有效的手段。一方面,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可将疏水性化疗药物进行包载,提高了疏水性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度,避免了药物被血液中的各种酶降解,延长其体内有效循环时间;另一方面,利用靶向配体对载体进行靶向性修饰,使药物可在病变部位集中释放,提高药物利用度并减小其毒副作用。但是简单的针对一个肿瘤靶点设计和开发纳米药物载体,往往达不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一方面,单靶向纳米药物载体,只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一个目标受体结合,而这一受体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因为病理学、生理学、微环境因素的影响失去了配体之间的结合及介导作用;另一方面,目标部位受体的表达程度也对单靶向性载体的作用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受体的超表达行为只发生在某些特殊部位并不具有广泛性,而这些都有可能限制单靶向性载体的配体与目标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进而降低其靶向性及治疗效果。相比之下,双靶向载体可以提供多个靶向识别位点与目标部位的受体实现特异性结合,也保证了目标部位受体的多样性,减弱甚至消除了单一受体所面临的特异性结合率低的缺陷。因此,双靶向性纳米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中具有更强的优势。
在胃癌细胞表面受体的研究中发现, HER2受体在15﹪~20﹪的胃癌中有基因的扩增和蛋白的过度表达,HER2阳性的胃癌浸润性强,无病生存期短,预后差;而CD44的高表达与多种肿瘤的转移和高增殖活性相关,包括胃癌。目前,可特异性识别这两个靶点的配体分别为AHNP多肽及透明质酸(HA)。其中,AHNP是一种最新开发出来的1.5KDa抗HER2的多肽片段,与HER2受体具有高亲和力,可诱导受体迅速的内吞;而透明质酸(HA)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体内的天然多糖,具有非常好的理化特性,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性,无免疫原性,而且可与CD44特异性结合。因此,若能利用AHNP多肽及透明质酸(HA)针对HER2及CD44两种受体设计一种能负载SN38的双靶向纳米药物输送系统,将会有可能极大的提高化疗对胃癌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单靶向纳米药物运载体的不足,提供一种步骤简单易行,可工业化扩大生产的双靶向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所得双靶向复合纳米粒子可对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等疏水性药物具有较强的包载能力以及较高的稳定性,并对同时表达CD44及Her2的胃癌细胞具有较强的靶向性及治疗效果。
本发明利用化学键连接的方式将十六烷基胺与靶向多肽AHNP修饰在透明质酸(HA)侧链,使其成为可与胃癌细胞表面两种靶向受体结合的两亲性类脂,并利用该靶向类脂为乳化剂,通过一步乳化法,制备一种以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核,AHNP多肽修饰的透明质酸类脂为壳的双靶向复合纳米药物运载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十六烷基胺、AHNP多肽及透明质酸在偶联剂作用下反应,得双靶向类脂,将所述双靶向类脂配制成水溶液,即得双靶向类脂水溶液;
S2.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于二氯甲烷/乙醇混合溶液中,得混合有机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72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