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25490.5 | 申请日: | 2015-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0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星;王章忠;毛向阳;薛亚军;黄天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23C10/32 | 分类号: | C23C10/32;C23C1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刘艳艳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表面 塑性变形 预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属于金属零件的表面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金属材料表面的耐磨、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整体合金化,二是表面改性处理。整体合金化增加制造成本,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扩散渗入元素Cr、Al、Si等元素,可在金属表面获得具有一定厚度的、耐磨、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优越的涂层。
渗铬层因具有硬度高、耐蚀性、耐磨性好和抗高温氧化性的优良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目前在金属表面比较成熟的渗铬常用方法有:(1)固体粉末渗铬;(2)等离子渗铬;(3)盐浴渗铬等。渗铬前,待渗零件常采用除油、除锈的前处理以除处表面的油污和锈蚀,得到干净的表面,然后进行渗铬。从现有研究和工程应用情况看,经上述表面预处理后渗铬,在较低温度下渗铬,待渗零件表面获得的渗铬层厚度较薄。
为了增加渗铬层的厚度和改善渗层的均匀性,通过采用提高渗铬温度、渗铬剂中添加稀土或稀土氧化物来增加了渗铬层厚度,但采用高温渗铬,将会降低待渗零件的基体强度,而渗铬剂中添加稀土氧化物,添加量较难控制,过多或不足都将产生不利影响。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将待渗零件在一定压力和时间内,对表面进行喷砂处理,水洗、烘干、浆料涂覆,进行渗铬,得到较厚的渗铬层。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金属材料表面在较低温度下渗铬层厚度较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将待渗零件在一定压力和时间内,对表面进行喷砂处理,水洗、烘干、浆料涂覆,进行渗铬,得到较厚的渗铬层。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金属零件表面塑性变形处理;
B)超声波清洗;
C)浆料涂覆;
D)烘干装炉;
E)渗铬、炉冷。
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金属零件表面塑性变形处理是指:在压力为3-4大气压下,将金属零件表面喷砂4-6 min,喷砂的砂子粒径在5-10μm。
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超声波清洗是指:以去离子水为清洗剂,超声波清洗2-4min。
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浆料涂覆是指:将粘结剂蛋清加入已混合均匀的渗铬剂粉末中,搅拌均匀后,调制成膏状;均匀的涂覆在待渗金属零件的表面。
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其特征在于:渗铬剂的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r2O3 30-35%;铝粉 20-25%;Al2O335-40%;NHCl45-10%。
烘干装炉、渗铬、炉冷是指:将表面涂覆渗铬剂的金属零件放入真空热处理炉中,用纯度为99.9%的氮气洗炉3次,然后通入压力为0.5个大气压的氮气,进行渗铬处理,保温到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其特征在于:渗铬处理是在800℃下保温3 h。
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其特征在于:经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处理后,金属零件表面获得厚度达30μm以上的渗铬层。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表面塑性变形预处理渗铬工艺,基于渗铬前的待渗零件表面的喷砂预处理,利用喷砂处理去除待渗零件表面的锈蚀产物,粗化表面,增加表面积,同时减少了酸洗、碱洗工序,减少了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表面喷砂处理后渗铬,制备的渗铬厚度显著增加。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在渗铬前,采用了喷砂预处理,增加了待渗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增加了表面积;省略了常规预处理过程中的碱洗、酸洗工序;(2)渗铬的温度较低,不会降低待渗零件的基体强度;(3)本发明制备的渗铬层,具有层厚、厚度均匀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制备的渗铬层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经过酸洗、碱洗处理后渗铬层;
图3为本发明中经过喷砂处理后的金属零件的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54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0-00 金属材料表面中仅渗入金属元素或硅的固渗
C23C10-02 .被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10-04 .局部表面上的扩散处理,例如使用掩蔽物
C23C10-06 .使用气体的
C23C10-18 .使用液体,例如盐浴、悬浮液的
C23C10-28 .使用固体,例如粉末、膏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