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员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023056.3 | 申请日: | 2015-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2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山中正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B60N2/00 | 分类号: | B60N2/00;B60N2/9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乘员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员检测装置,其具备:配置于车辆座椅(20)的传感器部件(11)、配置于车辆座椅的背面侧并为了传递传感器部件的检测而与外部装置(40)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14、14A、14B、14C)、以及将传感器部件与连接器电连接的配线部件(12、12A、12B、12C)。乘员检测装置具有:使从连接器延伸的配线部件弯曲的第1弯曲部(16)、对由于第1弯曲部而弯曲的配线部件进行保持的配线保持部(15、15A、15B、15C、15D、15E、15F、15G、15H、15I、15J、15K、15L、15M、15N、15P、15Q)、以及使从与第1弯曲部相反的一侧的配线保持部延伸的配线部件向与第1弯曲部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第2弯曲部(1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传感器部件、连接器、配线部件等的乘员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一种乘员探测传感器的技术的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在是沿车辆座椅的挂槽弯曲的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传感精度,防止损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乘员探测传感器的传感器主体配置于缓冲垫与表皮之间,连接器通过缓冲垫的车辆后方部的通过孔配置于缓冲垫的下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596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座椅中,若乘员落座则缓冲垫被压缩,反之若起身(非落座)则通过缓冲垫自身的恢复力而返回落座前的形状。在反复发生随着缓冲垫的压缩而推压通过孔的壁面的情况下,通过通过孔的传感器主体(即连结部)可能会受到损伤(例如摩擦引起的磨损的产生等)。另外,乘员落座时的连结部有时在通过孔的下方开口部被按压于缓冲垫、车辆座椅的框架等,而尖状地弯曲。在这种情况下若反复落座和起身,则存在受到弯曲与恢复的反复应力引起的损伤(例如断线等)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根据座椅的设计,决定供配线部件(相当于上述连结部)通过的通孔的位置(上表面侧的外观设计)、连接器的位置(背面侧的构成部件)等。在形成为配线部件与座椅部件(表皮的吊入部、缓冲垫等)较强干扰的位置关系的组合中,存在由于配线部件的剥离、勾挂等而受到损伤(例如断线等)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点而产生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员检测装置,针对设置于车辆座椅的通孔,抑制磨损的产生和反复应力,不易受损且能够长时间使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乘员检测装置具备:配置于车辆座椅的传感器部件、配置于车辆座椅的背面侧并为了传递传感器部件的检测而与外部装置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以及将传感器部件与连接器电连接的配线部件。乘员检测装置具有:使从连接器延伸的配线部件弯曲的第1弯曲部、对由于第1弯曲部而弯曲的配线部件进行保持的配线保持部、以及使从与第1弯曲部相反的一侧的配线保持部延伸的配线部件向与第1弯曲部相反的方向弯曲的第2弯曲部。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并且通过下述的详细描述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变得更加明确。
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设置于车辆座椅的乘员检测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Ⅱ-Ⅱ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连接器与配线保持部一体成型的第1构成例的三视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主视图,图3(c)是侧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连接器与配线保持部一体成型的第1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第1构成例的第1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第1构成例的第2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连接器与配线保持部一体成型的第2构成例的三视图,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主视图,图7(c)是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3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三层铺位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 下一篇:基于蚕茧的多层塑料油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