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车辆更换机油时间点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22231.7 | 申请日: | 2015-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8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国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亿律师事务所44277 | 代理人: | 杜海江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 车辆 更换 机油 时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车辆运行状态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一定的公里数后,机油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碎屑及积炭,再加上长期高温对机油中起到抗磨润滑以及抗剪切功能的大分子有机物造成的破坏,导致机油的品质大幅下降,这就需要车辆更换机油。
目前国内车辆说明书记载的更换机油点基本都为5000公里,对于5000公里更换机油的科学依据,本案申请人寻求过好几家汽车生产厂商,得到的答案是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但该方法属于商业秘密,不能对外透漏。
众所周知,车辆的负荷不同,发动机的磨损程度自然也不同,申请人通过实验室的实际检测发现,使用普通矿物机油发动机在稳定平均负荷70%时,5000公里是比较理想的更换机油点。也就是说,车辆说明书给出的5000公里更换机油是一个保守的定量。然而,由于每个人的驾驶习惯、路况等不同,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较大,车辆的磨损情况自然也不相同,5000公里更换机油对于每辆车来说,并不是一个最佳的更换机油点。如果行车状况良好或使用更高品质的机油如全合成机油,5000公里尚未达到机油的使用寿命,此时更换,无疑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如果行车状况不好,还没有行驶到5000公里机油油品就已经严重下降,不能满足润滑的要求,必然带来发动机磨损增加、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使车辆更换机油时间点是一个变化量很大的动态量,能节约能源,延长发动机寿命的计算车辆更换机油时间点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计算车辆更换机油时间点的方法,该方法将车辆的运行过程划分为若干时间段,根据对应时间段内的发动机实际负荷及实际转速,计算对应时间段内的发动机摩擦当量,当摩擦当量累计达到车辆的额定摩擦总量时,即为最佳的更换机油时间点。
以上方法的步骤如下:
(1)、通过实验,测量车辆发动机不同负荷Pi下对应的摩擦系数μi。
(2)、根据不同负荷下的发动机转速,计算对应负荷下的单位摩擦量Di,Di=M·Si·μi,其中,M为摩擦面积,Si为Pi负荷下的发动机转速,μi为Pi负荷下的摩擦系数。
(3)、计算车辆的额定摩擦总量,计算公式为:
D=60·M·N·(K/S)·μ,
其中,
M为发动机的摩擦面积;
N为发动机转速;
K为车辆说明书记载的更换机油公里数;
S为发动机转速N时对应的车辆速度;
μ为发动机实际负荷对应的摩擦系数。
(4)、车辆启动后,间隔F分钟读取当前发动机的实际负荷和发动机转速,计算F分钟内的摩擦当量Df=Di·F;各时间段内的摩擦当量累加,当摩擦当量的累加值等于额定摩擦总量D时,即为发动机的最佳更换机油时间点。
步骤(1)中,分别测量全合成机油和普通矿物机油发动机不同负荷Pi对应的摩擦系数μi。
步骤(3)中,μ为发动机负荷70%对应的普通矿物机油摩擦系数,计算中取μ=0.030。
步骤(1)中,以10%发动机负荷为增量单位。
步骤(4)中,F=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车辆的运行过程划分为若干时间段,根据对应时间段内的发动机负荷及转速,计算对应时间段内的发动机摩擦当量,当摩擦当量累计达到车辆的额定摩擦总量时,即为最佳的更换机油时间点,使车辆的更换机油时间点是一个变化量很大的动态量,一方面能够使机油达到最长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油还在使用寿命内就被更换而造成浪费的现状,另一方面,可以延长发动机的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油已经达到更换点而未及时更换带来发动机磨损增加、寿命缩短的现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计算车辆更换机油时间点的方法,该方法将车辆的运行过程划分为若干相同的时间段,根据对应时间段内的发动机实际负荷及实际转速,计算对应时间段内的发动机摩擦当量,当摩擦当量累计达到车辆的额定摩擦总量时,即为最佳的更换机油时间点。
上述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国,未经李振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22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