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幽门螺旋杆菌DNA分子定量的胃癌患者生存预测及个体化随访时间评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015568.5 | 申请日: | 2015-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1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杰;李一鑫;李锋;李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6;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 地址: | 832003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幽门 螺旋 杆菌 dna 分子 定量 胃癌 患者 生存 预测 个体化 随访 时间 评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胃癌患者术后情况预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幽门螺旋杆菌DNA分子定量的胃癌患者生存预测及个体化随访时间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据世界癌症研究组织(IARC)Globocan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人数为95.2万余人,占全球癌症发病人数的6.8%,居于第五位;全球胃癌的死亡人数为72.3万余人,占全球癌症总致死人数的8.8%,位于第三位。癌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疾病,癌症患者在医院接受有效的正规化根治性治疗后,临床痊愈康复而出院,但癌症患者始终存着复发或转移的可能,对癌症病人需要长期随访。因此合理的随访时间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一、随访间隔时间过短会导致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浪费时间和财力;二、随访时间间隔过短会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早期转移的肿瘤迹象,导致病情延误,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2013年第2版中对胃癌患者的随访时间是这样提及的:所有胃癌患者都应接受系统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每3-6个月随访1次,共1-2年;之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共3-5年;以后每年1次;同时根据临床情况进行CBC、血清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或内镜检查。指南中强调了随访的重要性,但并未给出如何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的个体化随访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幽门螺旋杆菌DNA分子定量的胃癌患者生存预测及个体化随访时间评估方法,主要目的是对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估计以制定适合患者的最合理随访时间,以及通过合理随访时间的随访,早期发现转移或复发征象,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幽门螺旋杆菌DNA分子定量的胃癌患者生存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Hp)的相对感染量;
2)根据检测的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对感染量进行预后评估;
其中预后不良程度随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对感染量的升高而增高。
作为优选,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对感染量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作为优选,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5min,95℃变性10s,60℃退火延伸30s,40个循环。
作为优选,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对感染量通过如下公式获得,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对感染量=2-△△Ct,其中△△Ct=(Ct样本目的-Ct样本内参)-(Ct空白组目的-Ct空白组内参),选择空白对照组以美兰染色和普通PCR均为阴性结果为标准;空白对照组的相对感染量为1,即≤1为HP阴性,>1为Hp阳性,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幽门螺旋杆菌DNA分子定量的胃癌患者个体化随访时间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检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对感染量;
2)制定胃癌患者预后不良幽门螺旋杆菌相对感染量的参考范围;
3)将检测的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对感染量与所得参考范围进行比对,确定随访方案。
作为优选,所述参考范围如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阴性患者,即幽门螺旋杆菌相对感染量小于等于1时,无需特殊随访时间,按国际指南进行:每3-6个月随访1次,共1-2年;之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共3-5年;以后每年1次;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即幽门螺旋杆菌相对感染量大于1时,在化疗后推荐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治疗,并定期监测C14呼气实验,并且随访时间应随幽门螺旋杆菌相对感染量进行相应缩短:
1<幽门螺旋杆菌相对感染量<15时,术后3年内每3-4个月随访一次,每年至少随访3次;第4-5年每半年随访一次;
幽门螺旋杆菌相对感染量≥15,术后3年内每2-3个月随访一次,每年至少随访4次;第4-5年每4个月随访一次。
作为优选,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治疗方案如下: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即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PPI+克拉霉素+甲硝唑,疗程为10天或14天。
作为优选,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对感染量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作为优选,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5min,95℃变性10s,60℃退火延伸30s,40个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155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