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功率输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02810.5 | 申请日: | 2015-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5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军;刘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S40/30 | 分类号: | H02S40/30;G05F1/67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张涛 |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电池板 最大 功率 输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最大功率输出器,尤其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功率输出器,属于光伏发电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放电作为一种新的电能生产方式,以其无污染、无噪音以及维护简单等特点显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特性具有非线性特征,并且其输出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和负载等情况影响,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下,太阳能电池可以工作在不同的输出电压,但是只有在某一输出电压值时,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才达到最大值,这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点就达到了输出功率-输出电压曲线的最高点,即最大功率点(Maximum Power Point,MPP)。
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电源提供能量,由于其自身特点,有串并联电阻及二级管的自身特性,和负载情况,其功率输出并不能最大化。由于太阳能属于即发即用型,若不用,则能源白白流失,若设备工作在额定电压下,其功率是一定的,若太阳能功率大于设备额定消耗,则设备不能把太阳能的能源用完就会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功率输出器,其结构紧凑,能实现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功率输出,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利用效率,最大实现太阳能即发即用,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功率输出器,包括用于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以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提供给负载设备的BOOST电路以及用于采集负载设备工作功率的功率检测电路,所述BOOST电路、功率检测电路均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能调节BOOST电路的输出功率,在BOOST电路提高输出功率后,通过功率检测电路检测负载设备的工作功率同样升高时,控制电路持续调节BOOST电路的输出功率,直至功率检测电路检测负载设备的工作功率保持稳定。
所述BOOST电路包括用于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光伏板接口SOLAR P1,所述光伏板接口SOLAR P1的VCC1端与电容C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以及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端以及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以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端、功率MOS管Q1的漏极端以及双二极管芯片U6对应的阳极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端接地,功率MOS管Q1的栅极端与稳压二极管D5的阴极端、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端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5的阳极端接地,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端接地,功率MOS管Q1的源极端接地,双二极管芯片U6的阴极端与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功率检测电路包括用于与双二极管芯片U6的阴极端连接的电阻R4以及电阻R2,电阻R4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均与双二极管芯片U6的阴极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以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2的一端与型号为MAX4070的电流检测芯片U1的R-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流检测芯片U1的R+端、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端、稳压二极管D4的阴极端以及负载设备接口OUTPUT P1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端以及稳压二极管D4的阳极端均接地,电流检测芯片U1的SH端与所述电流检测芯片U1的DL端连接,电流检测芯片U1的GND端接地,电流检测芯片U1的OUT端与控制电路连接,电流检测芯片U1的ROUT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可变电阻R10的一端以及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以及可变电阻R10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028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