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元件及用于制造该加热元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64811.6 | 申请日: | 2014-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4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 发明(设计)人: | 成知玹;崔贤;金莎拉;李承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LG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李琳;许向彤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元件 用于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粘合膜;导电加热图案,设置在所述粘合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具有10微米或小于10微米的线高度;以及保护膜或透明基板,设置在所述粘合膜的设置有所述到电加热图案的表面,或与在所述粘合膜的设置有所述到电加热图案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该加热元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于2013年11月29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3-0147153的优先权及利益,此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被并入到本申请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元件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该加热元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在车辆的外部与内部之间存在温度差时,湿气或霜会形成在车辆的窗上。可使用加热玻璃以解决此问题。加热玻璃使用如下原理:通过将加热线片(heating linesheet)附接至玻璃表面或在玻璃表面上直接地形成加热线(heating line)并且将电力(electric power)施加至加热线的两个端子(both terminals)来从加热线产生热量,从而增加玻璃表面的温度。
具体地,用于将加热提供至车辆前窗同时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opticalproperty)的方法主要被划分成两种类型。
第一方法为在整个窗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薄膜。形成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包括通过使用诸如ITO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膜或通过形成薄金属层然后在该金属层的上方以及下方使用透明绝缘膜(transparent insulation film)来增加透明度的方法。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形成光学上优良导电膜(optically superior conductive film),然而,所存在的缺点在于由于相对高的电阻导致在低电压下可能不会获得合适的发热量(heating value)。
第二方法可使用利用金属图案或金属线并且通过使不具有图案或线的区域最大化来增加透明度的方法。使用此方法的典型产品包括通过将钨丝(tungsten wire)插入至用于接合车辆前窗的PVB膜而生产的加热玻璃。在此情况下,所使用的钨丝的直径为18微米或大于18微米,且可获得能够在低电压下保证足够的发热量的电导率,然而,所存在的缺点在于由于钨线的相对高的厚度导致钨线显而易见。为了克服此问题,可通过印刷工艺(printing process)在PET膜上形成金属图案,或在将金属层附接在PET膜上之后通过光刻工艺(photolithography process)来形成金属图案。可通过将形成有金属图案的PET膜插入在两个PVB膜之间,然后经受玻璃接合工艺(glass bonding process)来生产能够加热的加热产品。然而,所存在的缺点在于:由于将PET膜插入在两个PVB膜之间,因此,可能会因PET膜与PVB膜之间的折射率差异(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而导致在通过车窗所看到的物体中存在失真。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描述一种加热元件以及一种用于制造加热元件的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粘合膜(adhesivefilm);以及导电加热图案(conductive heating pattern),设置在所述粘合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具有10微米或小于10微米的线高度(line height)。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粘合膜;导电加热图案,设置于所述粘合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具有10微米或小于10微米的线高度;以及保护膜,设置在所述粘合膜的设置有所述导电加热图案的表面以及与所述粘合膜的设置有所述导电加热图案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化学株式会社,未经LG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648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