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导电轨道装置和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55395.3 | 申请日: | 2014-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2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 发明(设计)人: | F.T.阿格里科拉;A.W.格罗恩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1/05 | 分类号: | A61N1/05;A61N1/36;H05K1/11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初媛媛;景军平 |
| 地址: | 荷兰艾***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导电 轨道 装置 制造 方法 | ||
柔性导电轨道装置具有预弯条件,在预弯条件中装置一般是平面的。导电轨道由金属层形成并且它们在上方和下方由绝缘体层覆盖。细长导电轨道一般是平面的但是垂直于一般平面而局部起皱。这使得能够实现改进的绑定性能,例如以使用导电轨道形成紧密的缠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远程位置之间传导信号或功率的导电轨道装置,并且所述导电轨道装置是柔性的使得其可以变形成期望的形状。该变形例如是所期望的使得轨道可以紧密缠绕载体使得它们占用最小量的空间。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缠绕载体的导电轨道装置的导体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神经元的刺激或感测的可植入设备。
本发明还涉及形成导电轨道和导体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紧密围绕载体的导电轨道的缠绕通过将它们临时或永久(可植入)插入在身体中而通常使用在可以用于身体(人类和/或动物)中的神经元信号的刺激和/或检测的医学设备中。例如要求导电轨道在身体内的传感器和/或刺激设备与身体外部的处理单元和电路之间中继信号。设备的可插入/可植入部分需要具有通常相当小的某些尺寸。尺寸取决于特定的实现。这样的实现的具体已知示例是耳蜗植入物,但是可以预想到诸如(深)脑部刺激设备或肌肉刺激设备之类的其它示例。当前发明可以用于所有这样的设备。
例如,人类耳朵的耳蜗包含对声音的感知至关重要的毛细胞。声音振动使耳蜗的某些结构扭曲,其进而使毛细胞扭曲。这发起毛细胞中的电学脉冲,其被递送至听觉神经的纤维并且最终递送至脑部。
人类听力损失的一些实例归因于毛细胞的广泛破坏。当这发生时,尽管耳蜗的结构可以以其它方式是基本上完整无缺的,并且听觉神经可以部分或完全完整无缺,但是听觉响应明显受损或不存在。
耳蜗植入物直接刺激内耳内部的听觉神经。在传统的耳蜗植入物系统中,麦克风从环境获取声音。然后,通过使用诸如快速傅里叶变换之类的各种滤波器组策略的语音处理器来对声音进行选择性滤波,以将信号划分成不同频带。一旦经处理,信号然后被发送至传送器,通过放置在外耳后方的磁体保持定位的线圈。该传送器通过电磁感应向内部设备发送经处理的信号。
嵌入在颅骨中、耳朵后方的是将信号转换成电学脉冲并且通过内部线缆将它们发送到电极的接收器。常规耳蜗植入物由多个铂电极或类似导电材料制成,连接到铂导线并且嵌入在硅树脂主体中。这些电极然后通过在电流路由到它们时生成电场来起作用以刺激听觉神经纤维。
已知的是,耳蜗植入物应当具有小的插入面积使得耳蜗植入物的安装不损坏耳蜗结构。尽管可能并不总是必要的,但是用于(深)脑部刺激或其它目的的植入物也可能受益于较小的插入面积。这对可插入设备(并且尤其针对耳蜗设备)的线缆尺寸施加约束。
一种已知的设计是基于长的电极条带,其然后缠绕载体以形成螺旋条带耳蜗植入物。这提供期望的管状形状以用于插入到耳蜗中。这种类型的装置的示例例如公开在US2012/0310258中。该电极设计包括导电和介电层,以提供不同电极线的隔离。电极设计提供对条带可以被缠绕的紧密程度的限制,并且这进而提供对管可以制作得多小并且因而对插入面积的限制。特别地,以过于小的弯曲半径弯曲条带可以导致形成结构的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层的损坏。因而存在对于具有较小插入面积的改进的可插入/可植入设备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关于前述问题的改进的可插入/可植入设备。
该问题通过如独立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来解决。从属权利要求提供有利实施例。
通过提供垂直于轨道的一般平面的褶皱,装置的弯曲性能得以改进,使得可以形成比没有褶皱的情况下更紧密的弯曲。预弯条件是其中装置可以方便地制造而不必将其置于困难的(缠绕)条件中的无应力配置。因此,褶皱结构不在将会导致结构中的应力的制造之后形成,而是作为经制造的设计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未经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53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