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器以及用于根据电池电平降低发动机起动时的压缩比的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80054653.6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3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寺谷龙太;浅见良和;加藤寿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20/00 | 分类号: | B60W20/00;B60W30/19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用于 控制器 以及 根据 电池 电平 降低 发动机 起动 压缩比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包括:
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包括可变气门致动装置,所述可变气门致动 装置被构造成改变进气门的工作特性;
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被构造成起动所述内燃机;
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被构造成存储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电机的 电力;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可变气门致动装置,使得 在所述蓄电装置的性能处于第二状态时起动所述内燃机时的所述进气 门的气门升程和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工作角中的至少一个小于在所述蓄 电装置的性能处于第一状态时起动所述内燃机时的所述进气门的气门 升程和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工作角中的对应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第二状 态下的所述蓄电装置的性能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蓄电装置的性 能受到更多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
在所述蓄电装置的性能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能够由所述旋转电机 输出至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轴的起动转矩的最大值小于在所述蓄电装置 的性能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能够由所述旋转电机输出的所述起动转矩 的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
当所述蓄电装置满足以下条件(a)、(b)、(c)和(d)中的 任一个条件时,所述蓄电装置的性能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a)所述蓄电装置的充电电力上限值的绝对值低于预定值,
(b)所述蓄电装置的放电电力上限值的绝对值低于预定值,
(c)所述蓄电装置的SOC落在预定范围外,和
(d)所述蓄电装置的温度落在预定范围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
所述可变气门致动装置被构造成将所述进气门的工作特性改变成 第一特性和第二特性中的一个特性,
当所述蓄电装置的性能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器被构造 成控制所述可变气门致动装置,使得所述内燃机起动时的所述进气门 的工作特性被设定为所述第一特性,
当所述蓄电装置的性能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被构造 成控制所述可变气门致动装置,使得所述内燃机起动时的所述进气门 的工作特性被设定为所述第二特性,并且
所述第二特性中的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升程和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工 作角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所述第一特性中的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升程和所 述进气门的气门工作角中的对应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
所述可变气门致动装置被构造成将所述进气门的工作特性改变成 第一特性、第二特性和第三特性中的任一个特性,
当所述蓄电装置的性能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器被构造 成控制所述可变气门致动装置,使得所述内燃机起动时的所述进气门 的工作特性被设定成所述第一特性和所述第二特性中的一个特性,并 且
当所述蓄电装置的性能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被构造 成控制所述可变气门致动装置,使得所述内燃机起动时的所述进气门 的工作特性被设定成所述第三特性,所述第二特性中的所述进气门的 气门升程和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工作角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所述第一特性 中的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升程和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工作角中的对应的至 少一个,并且所述第三特性中的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升程和所述进气门 的气门工作角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所述第二特性中的所述进气门的气门 升程和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工作角中的对应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
当执行停止所述内燃机的处理时,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 可变气门致动装置,使得在所述蓄电装置的性能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 的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升程和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工作角中的至少一个小 于在所述蓄电装置的性能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升 程和所述进气门的气门工作角中的对应的至少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5465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