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9909.4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1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T.RAD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3/10;F28F9/02;F28F9/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集管 板式 热交换器 水箱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两端鼓出的扁平管层叠而成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其改良了芯体与水箱之间的气密性、液密性。
背景技术
如图7、图8所示,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通过将两端沿厚度方向鼓出的扁平管2在其鼓出部进行层叠而形成芯体,从而不需要集管板。而且,在由扁平管2的层叠体构成的芯体3的外周嵌套有壳体11,并且在芯体3的两端嵌套有水箱4,将各部件之间相互钎焊固定成一体。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扁平管2由使分别弯折成槽形的一对上侧的板2a和下侧的板2b以各槽底对置的方式相互嵌合的构件构成。另外,壳体11包括形成为槽形的壳体主体11a和将其两侧壁之间堵塞的端盖11b。此外,水箱4通过冲压成形而一体成形为横截面呈方形的筒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021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32020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这种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与水箱4需要通过钎焊无间隙地进行接合。然而,在图8中,有时在水箱4的开口端与扁平管2之间的部分A产生间隙,从而损害气密性以及液密性。这是因为,水箱4通过冲压成形而被一体形成,因此,由于回弹而向外侧弯曲,难以使扁平管2与水箱4之间紧贴。此外,在图8的B部以及C部也产生间隙。该B部的间隙是上侧的板2a和下侧的板2b的嵌合部,C部的间隙是由于在各板2a、2b的冲压成形时产生的R(圆角)而产生在各扁平管2的接缝中的间隙。
当产生上述间隙时,会产生钎焊中所谓的钎料间断,从而损害水箱的气密性以及液密性。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尤其避免在水箱4与芯体3之间的钎焊部产生间隙的水箱构造。
解决方案
技术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是一种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在该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中,两端部具有沿厚度方向鼓出的鼓出部1的扁平管2在该鼓出部1处相互接触固定而形成芯体3,在该芯体3的两端连接有一对水箱4的开口,
其特征在于,
该水箱4由位于扁平管2的层叠方向的上下两端的上端板部5和下端板部6、以及与所述上端板部5和所述下端板部6正交的一对侧板部7形成为横截面呈方形的形状,
上端板部5和下端板部6比所述侧板部7更向芯体3侧突出而形成上嵌入部8和下嵌入部9,该上嵌入部8的外表面接触嵌入层叠方向的最上段的扁平管2的扩展部的上边部的内表面,并且,下嵌入部9的外表面接触嵌入最下段的扁平管2的下边部的内表面,在该嵌入部处,扁平管2与水箱4被钎焊固定。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的基础上,
所述一对侧板部7的端面与各扁平管2的端面抵接,所述一对侧板部7的端面与各扁平管2的端面的抵接部被钎焊固定。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的基础上,
所述水箱4通过冲压成形而一体形成为剖面呈方形的形状,所述一对侧板部7与上端板部5以及下端板部6的边界仅在该芯体侧的前端部形成有间隙15。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的基础上,
所述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具有与所述芯体3的外周匹配的壳体11,该壳体11包括槽形的壳体主体11a和将该壳体主体11a的两侧壁之间堵塞的端盖11b,在芯体3的外周以及水箱4的端部外周上嵌套壳体11,
在最上段的扁平管2的扩展部的上边部以及最下段的扁平管2的下边部被夹持压缩于水箱4与壳体11之间的状态下,对各部件之间进行钎焊。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本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的基础上,
上端板部5和下端板部6在扁平管2的与扁平管2的厚度的量对应的内侧形成为阶梯,并且,所述水箱4通过冲压成形而一体形成为剖面呈方形的形状,这两个嵌入部8、9的宽度形成为与扁平管2的扩展部的内宽相等。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T.RAD,未经株式会社T.RAD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99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弦振荡器和电感式传感器
- 下一篇:故障自趋安全冷却剂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