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9909.4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1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T.RAD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3/10;F28F9/02;F28F9/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集管 板式 热交换器 水箱 构造 | ||
1.一种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在该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中,两端部具有沿厚度方向鼓出的鼓出部(1)的扁平管(2)在该鼓出部(1)处相互接触固定而形成芯体(3),在该芯体(3)的两端连接有一对水箱(4)的开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具有嵌套所述芯体(3)的外周的壳体(11),
所述水箱(4)由位于扁平管(2)的层叠方向的上下两端的上端板部(5)和下端板部(6)、以及与所述上端板部(5)和所述下端板部(6)正交的一对侧板部(7)形成为横截面呈方形的形状,
上端板部(5)和下端板部(6)比所述侧板部(7)更向芯体(3)侧突出而形成上嵌入部(8)和下嵌入部(9),该上嵌入部(8)的外表面接触嵌入层叠方向的最上段的扁平管(2)的扩展部的上边部的内表面,并且,下嵌入部(9)的外表面接触嵌入最下段的扁平管(2)的下边部的内表面,
在最上段的扁平管(2)的扩展部的上边部被夹持于水箱(4)的上嵌入部(8)与壳体(11)之间,并且最下段的扁平管(2)的下边部被夹持于水箱(4)的下嵌入部(9)与壳体(11)之间的状态下,扁平管(2)、水箱(4)以及壳体(11)被钎焊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侧板部(7)的端面与各扁平管(2)的端面抵接,所述一对侧板部(7)的端面与各扁平管(2)的端面的抵接部被钎焊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4)通过冲压成形而一体形成为剖面呈方形的形状,所述一对侧板部(7)与上端板部(5)以及下端板部(6)的边界仅在所述芯体侧的前端部形成有间隙(1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1)与所述芯体(3)的外周匹配,该壳体(11)包括槽形的壳体主体(11a)和将该壳体主体(11a)的两侧壁之间堵塞的端盖(11b),在芯体(3)的外周以及水箱(4)的端部外周上嵌套壳体(11),
在最上段的扁平管(2)的扩展部的上边部以及最下段的扁平管(2)的下边部被夹持压缩于水箱(4)与壳体(11)之间的状态下,对扁平管(2)、水箱(4)以及壳体(11)之间进行钎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端板部(5)和下端板部(6)在扁平管(2)的与扁平管(2)的厚度的量对应的内侧形成为阶梯,并且,所述水箱(4)通过冲压成形而一体形成为剖面呈方形的形状,所述水箱(4)的上嵌入部(8)和下嵌入部(9)的宽度形成为与扁平管(2)的扩展部的内宽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1)与所述芯体(3)的外周匹配,该壳体(11)包括槽形的壳体主体(11a)和将该壳体主体(11a)的两侧壁之间堵塞的端盖(11b),在芯体(3)的外周以及水箱(4)的端部外周上嵌套壳体(11),
在最上段的扁平管(2)的扩展部的上边部以及最下段的扁平管(2)的下边部被夹持压缩于水箱(4)与壳体(11)之间的状态下,对扁平管(2)、水箱(4)以及壳体(11)之间进行钎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端板部(5)和下端板部(6)在扁平管(2)的与扁平管(2)的厚度的量对应的内侧形成为阶梯,并且,所述水箱(4)通过冲压成形而一体形成为剖面呈方形的形状,所述水箱(4)的上嵌入部(8)和下嵌入部(9)的宽度形成为与扁平管(2)的扩展部的内宽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集管板式热交换器的水箱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端板部(5)和下端板部(6)在扁平管(2)的与扁平管(2)的厚度的量对应的内侧形成为阶梯,并且,所述水箱(4)通过冲压成形而一体形成为剖面呈方形的形状,所述水箱(4)的上嵌入部(8)和下嵌入部(9)的宽度形成为与扁平管(2)的扩展部的内宽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T.RAD,未经株式会社T.RAD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990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弦振荡器和电感式传感器
- 下一篇:故障自趋安全冷却剂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