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贴合晶圆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49853.2 | 申请日: | 2014-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1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横川功;阿贺浩司;藤沢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越半导体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L27/12 | 分类号: | H01L27/12;H01L21/02;H01L21/265;H01L2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贴合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离子注入剥离法来实施的贴合晶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SOI晶圆的制造方法,尤其是作为一种可达到尖端集成电路的高性能化的薄膜SOI晶圆的制造方法,将离子注入后的接合晶圆与基底晶圆贴合后加以剥离来制造SOI晶圆的方法(离子注入剥离法,也称为智切法(スマートカット法)(登录商标)的技术)备受关注。
该离子注入剥离法是指,在两片硅晶圆中的至少一片形成氧化膜,并从另一片的硅晶圆(接合晶圆)的上面注入氢离子或稀有气体离子等气体离子,而在该晶圆内部形成离子注入层(也称为微小气泡层或封入层)。然后,将有离子注入的面隔着氧化膜与另一片的硅晶圆(基底晶圆)贴合,然后施加热处理(剥离热处理)并将微小气泡层作为劈开面将一方的晶圆(接合晶圆)剥离成薄膜状。进一步,施加热处理(结合热处理)使贴合面牢固地结合来制造SOI晶圆(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阶段,劈开面(剥离面)成为SOI层的表面,较容易得到SOI膜厚较薄且均匀性高的SOI晶圆。
然而,在剥离后的SOI晶圆表面,存在有起因于离子注入所导致的损伤层,另外,表面粗度比通常的硅晶圆的镜面大。因此,在离子注入剥离法中,需要去除这样的损伤层和表面粗度。
以往,为了去除该损伤层等,在结合热处理后的最终工序中,实施被称为接触抛光(タッチポリッシュ;touch polish)这样的研磨裕度极少的镜面研磨(切削裕度:100nm左右)。然而,若对SOI层进行包含机械加工性要素的研磨,则因研磨的切削裕度不均,会有使通过氢离子等的注入与剥离所实现的SOI层的膜厚均匀性恶化这样的问题。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取代上述的接触抛光,开始采用实施高温热处理来改善表面粗度的平坦化处理。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一种如下所述的技术,该技术在剥离热处理后(或结合热处理后),在不研磨SOI层的表面的情况下,在包含氢的还原性气氛下施加热处理(快速加热/快速冷却热处理(RTA处理))。
此处,如专利文献2的(0065)段落所述,对剥离后的SOI层表面(剥离面)实施热处理前,为了避免由于微粒或杂质等所造成的污染,需要实施所谓的RCA清洗的公知的湿式清洗。
另外,在专利文献3的(0050)段落中,记载着:在通过离子注入剥离法来制作在平台部(基底晶圆露出的晶圆周边部分)具有氧化膜的SOI晶圆的情况下,由于在接合晶圆剥离时硅薄片会附着在平台部的氧化膜上,因此该硅薄片会因之后的磊晶成长而成为微粒污染等的原因,因此为了避免该状况,在磊晶成长前,作为去除存在于平台部上的硅薄片的清洗工序,进行SC1清洗或HF(氢氟酸)清洗等湿式清洗。
另外,在专利文献2、3所述的湿式清洗中,通常是采用一种清洗方式,该清洗方式是在清洗液中施加超声波振动,通过该振动作用来将微粒污染物从被清洗物去除(超声波清洗)(参照专利文献4、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成5-2111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平成11-3074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09-02712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13-02116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公开2012-1513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离子注入剥离法中制作贴合晶圆时,刚剥离后的贴合晶圆因贴合面的结合强度并不充分,作为刚剥离后的工序,需要进行提高结合强度的热处理(结合热处理)。实施像这样使用热处理炉的热处理前,为了避免微粒或杂质等导致热处理炉的污染,需要进行被称为RCA清洗的湿式清洗。
根据专利文献3的记载,已知刚剥离后的贴合晶圆的平台部附着有硅薄片等的微粒,为了有效地去除该微粒,在磊晶成长前的湿式清洗中,在清洗槽施加微粒去除效果高的超声波来进行清洗。由此,可有效地去除硅薄片等的微粒来源,不对后续工序造成不良影响而可进行制造工序。
然而,发明人等经研究发现,若施加超声波进行清洗,虽可去除刚剥离后的原本附着的如硅薄片的尺寸较大的微粒(90nm以上),另一方面,会从残留有离子注入损伤的剥离面新产生尺寸较小的微粒(65nm左右)。
一般来说,当清洗槽的清洗液中的微粒等级超过预先设定的管理值,或者进行特定量的处理后,会进行槽清洗。槽清洗是在清洗槽内使纯水溢流来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越半导体株式会社,未经信越半导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98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