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压成型的冷却方法及热压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8321.7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2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福地弘;野村成彦;濑户厚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B21D24/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胡建新;朴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热压成型 热压成型装置 薄钢板 喷出孔 喷出量 制冷剂 供给制冷剂 供给路径 侧模具 预冷却 申请 | ||
1.一种薄钢板的热压成型的冷却方法,在对被加热的薄钢板进行热压成型时,通过向与模具内部的供给路径相连通的模具表面的喷出孔供给制冷剂,来对该薄钢板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被加热的薄钢板放置于模具并保持在下止点的状态下,向上述喷出孔供给上述制冷剂来进行冷却时,在进行抑制了来自上述喷出孔的制冷剂的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的预冷却之后,增加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来进行正式冷却,
预冷却时的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为1mL/秒~3mL/秒,
预冷却时的来自喷出孔的制冷剂的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与正式冷却时的来自喷出孔的制冷剂的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之比为1:5~2:5,
预冷却时间与正式冷却时间之比为1:4~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钢板的热压成型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预冷却时间与正式冷却时间之比为2:3~3: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钢板的热压成型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上述薄钢板是板厚为1mm~2mm的铝系镀覆薄钢板或镀锌薄钢板,在预冷却之前被加热至700℃~1000℃,
上述制冷剂为5℃~25℃的水,
将上述预冷却时间和上述正式冷却时间相加起来的冷却时间为2秒~5秒。
4.一种薄钢板的热压成型装置,在对被加热的薄钢板进行热压成型时,通过向与模具内部的供给路径相连通的模具表面的喷出孔供给制冷剂,来对上述薄钢板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压成型装置在将上述被加热的薄钢板放置于模具并保持在下止点的状态下,向上述喷出孔供给上述制冷剂来进行冷却时,在进行抑制了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的预冷却之后,增加来自上述喷出孔的制冷剂的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来进行正式冷却,
将预冷却时的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设定为1mL/秒~3mL/秒,
将预冷却时的来自喷出孔的制冷剂的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与正式冷却时的来自喷出孔的制冷剂的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之比设定为1:5~2:5,
将预冷却时间与正式冷却时间之比设定为1:4~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钢板的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将预冷却时间与正式冷却时间之比设定为2:3~3: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钢板的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上述薄钢板是板厚为1mm~2mm的铝系镀覆薄钢板或镀锌薄钢板,在预冷却之前被加热至700℃~1000℃,
上述制冷剂为5℃~25℃的水,
将上述预冷却时间和上述正式冷却时间相加起来的冷却时间为2秒~5秒。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钢板的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模具表面上,在处于矩形状的4个上述喷出孔的中央形成有吸引孔,
上述吸引孔的直径大于上述喷出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钢板的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模具内部的供给路径相连通的制冷剂的供给管上,连接有多个制冷剂的供给系统,在各供给系统上设置有开闭阀。
9.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钢板的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模具内部的供给路径相连通的制冷剂的供给管上,设置有流量调整阀。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薄钢板的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上述模具内部的供给路径相连通的制冷剂的供给管上,设置有能够调整流量的供给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83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能效管理的无线传输模块
- 下一篇:传感器输出值推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