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热层叠片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45792.2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3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瑛;田矢直纪;伊藤雅春;古屋拓己 | 申请(专利权)人: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18 | 分类号: | B32B27/18;B32B27/16;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 层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基材片及耐热层的耐热层叠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透明树脂薄膜具有光学特性优异且不易破裂的特性,因此在以往使用玻璃的领域中,期待使之代替玻璃。作为该用途,例如可列举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单元的包覆层等。一方面,液晶单元的制造过程等中包含加热工序,对这种液晶单元的包覆层等要求较高的耐热性。但是,透明树脂薄膜通常具有耐热性欠缺的缺点。因此,使用在要求耐热性的用途时,考虑使用具有一定厚度的透明树脂薄膜。
另一方面,长条的透明树脂薄膜被卷绕成卷状并以卷绕体的状态被搬运、保管,并且从卷绕体中取出,冲压成所希望的形状来使用或者以卷对卷方式加工,因此对透明树脂薄膜还要求抗弯曲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2-1838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若为了确保充分的耐热性而加厚透明树脂薄膜,则会导致牺牲抗弯曲性。另一方面,若要确保抗弯曲性,则不得不使透明树脂薄膜变薄,由此无法确保耐热性。即,耐热性与抗弯曲性为此消彼长的关系。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性及抗弯曲性均优异的耐热层叠片。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热层叠片,其至少具有一层基材片,并且至少两个主面的最外层(使用时被去除的层除外)成为耐热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层由使含有固化性成分及无机填充剂的组合物固化的材料构成,所述耐热层含有10~85体积%的所述无机填充剂,所述耐热层的单层厚度为0.5~80μm,所述耐热层的总计厚度相对于所述耐热层以外的层的总计厚度之比为20~700%(发明1)。
上述发明(发明1)的耐热层叠片中,耐热层由使含有规定量的无机填充剂及固化性成分的组合物固化的材料构成,且将耐热层的单层厚度、及耐热层的总计厚度相对于耐热层以外的层的总计厚度之比设定为如上所述,由此耐热性及抗弯曲性均变得优异。
上述发明(发明1)中,所述基材片的单层厚度优选为2~100μm(发明2)。
上述发明(1、2)中,在竖10cm、横10cm的尺寸中,在150℃的气氛中静置1小时之后的四角的翘曲高度总计值,与静置于所述气氛之前的所述总计值的差优选小于10cm(发明3)。
上述发明(发明1~3)中,基于依照JIS K5600-5-1的圆柱心轴法的抗弯曲性试验中,不产生破裂的最小心轴直径优选为32mm以下(发明4)。
上述发明(发明1~4)中,以依照JIS K7133的加热尺寸变化测定法测定的竖尺寸变化率及横尺寸变化率,分别优选为1.0%以下(发明5)。
上述发明(发明1~5)中,可具有一层所述基材片,并在所述基材片的两侧的面上层叠有所述耐热层(发明6),该发明(发明6)中,所述固化性成分优选为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发明7)。
上述发明(发明1~5)中,也可具有2层以上的所述基材片,并在所述基材片彼此之间也可以夹设有所述耐热层(发明8),该发明(发明8)中,所述固化性成分优选为能量射线固化性成分(发明9)。
第二,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热层叠片的制造方法,其制造上述发明(发明7)的耐热层叠片,其特征在于,其在基材片的一个面上层叠有由所述组合物构成的第一层,在与所述第一层的所述基材片侧的相反侧层叠有盖片,从而制作出层叠体,在所述层叠体的所述基材片的另一面形成由所述组合物构成的第二层,通过能量射线照射使由所述组合物构成的第一层及第二层固化来作为耐热层(发明10)。
第三,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热层叠片的制造方法,其制造上述发明(发明7)的耐热层叠片,其特征在于,在基材片的一个面上形成由所述组合物构成的第一层,通过能量射线照射使由所述组合物构成的第一层固化来作为耐热层,在所述基材片的另一面形成由所述组合物构成的第二层,通过能量射线照射使由所述组合物构成的第二层固化来作为耐热层(发明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琳得科株式会社,未经琳得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457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 下一篇:从粒状材料形成成型体的方法和相应的辊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