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药用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6230.1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8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浩;花田真隆;宫崎义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杏林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31/4709 | 分类号: | A61K31/4709;A61K9/14;A61K47/12;A61K47/18;A61K47/38;A61P3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李志强,彭昶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代***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药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的固体药用组合物:
[化学式1]
在式(1)中,R1表示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氢原子可被卤素原子、氨基或氰基取代的具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R2表示具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或氨基,R3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R4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和X表示卤素原子。
背景技术
已知一些活性药物成分在某些条件下引起胶凝(专利文献1-7和非专利文献1和2)。一般来说,当固体制剂经口服给予时,固体制剂易于在胃肠道中崩解以溶出活性药物成分,从而活性药物成分被吸收到体内。然而,当给予含有引起胶凝的活性药物成分的固体制剂时,存在的问题是,活性药物成分胶凝,延迟固体制剂的崩解并延迟活性药物成分的溶出。
作为改进胶凝所致的崩解延迟的常规技术,已知:加入环糊精以抑制凝胶形成或确保凝胶层的水渗透性的方法(非专利文献1和2),加入崩解剂的方法(非专利文献1),加入硅酸盐的方法(专利文献1-3),使药物更精细并使载体吸附药物的方法(专利文献4),在胶凝之前迅速破坏薄膜包衣以使含有药物的芯崩解的方法(专利文献5),使用酸性或碱性添加剂的方法(专利文献6),和实现药物分散在聚合物中的分子分散形式的方法(专利文献7)。
作为主药被稳定的含有喹诺酮羧酸抗微生物剂的制剂,已知:含有酸性添加剂的口服组合物(专利文献8)和含有酸性添加剂的注射制剂(专利文献9和10)。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6-298811
专利文献2:WO2006/030826
专利文献3:JP2002-505290
专利文献4:JP2004-522782
专利文献5:JPS62-123118
专利文献6:WO2006/059716
专利文献7:JP2002-530338
专利文献8:JP2004-339198
专利文献9:JP2004-509921
专利文献10:WO2006/004028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 Vol. 55, No. 3 (1995), pp. 175-182
非专利文献2:Pharm Tech Japan, vol. 17, No. 4 (2001) 87-100 (619-632)。
发明概述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药用组合物,其可抑制所含的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下文也称为式(1)化合物)或其盐的胶凝所致的该式(1)化合物或其盐的释放延迟:
[化学式2]
在式(1)中,R1表示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氢原子可被卤素原子、氨基或氰基取代的具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R2表示具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或氨基,R3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R4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和X表示卤素原子。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已经发现,当含有式(1)化合物或其盐的固体组合物是含有纤维素赋形剂和盐析剂的组合物时,式(1)化合物或其盐的溶出特性被改善。因此,本发明得以完成。
本发明的概述如下:
[1] 一种固体药用组合物,其包含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或其盐、纤维素赋形剂和盐析剂:
[化学式3]
其中R1表示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氢原子可被卤素原子、氨基或氰基取代的具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R2表示具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或氨基,R3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R4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和X表示卤素原子。
[2] 依据[1]的固体药用组合物,其还含有pH 3.5以下的酸性物质。
[3] 依据[2]的固体药用组合物,其中酸性物质具有低于10%的20℃水中溶解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杏林制药株式会社,未经杏林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6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