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生肾前体细胞的方法及含有肾前体细胞的药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480033367.1 | 申请日: | 2014-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3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长船健二;丰原敬文;山岸幸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C12N5/074;A61K35/22;A61L27/00;A61P1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王玮玮;郑霞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体细胞 方法 含有 药物 | ||
1.一种由间介中胚层细胞产生肾前体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间介中胚层细胞在含有TGFβ信号激活剂及BMP抑制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由间介中胚层细胞诱导肾前体细胞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肾前体细胞为SIX2阳性细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间介中胚层细胞为OSR1阳性细胞。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GFβ信号激活剂为选自由TGFβ1、TGFβ2、TGFβ3、IDE1及IDE2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MP抑制剂为选自由Dorsomorphin、Noggin、LDN193189及DMH1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GFβ信号激活剂为TGFβ1,所述BMP抑制剂为DMH1。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间介中胚层细胞为由多能干细胞诱导成的间介中胚层细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间介中胚层细胞为通过包括以下的工序(i)及(ii)的方法所产生的间介中胚层细胞:
(i)将多能干细胞在含有选自由激活素A、GSK-3β抑制剂及视黄酸衍生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工序;及
(ii)将工序(i)中得到的细胞在含有选自由BMP7、GSK-3β抑制剂及视黄酸衍生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工序(ii)包括以下的工序(ii-1)及(ii-2):
(ii-1)将工序(i)中得到的细胞在含有选自BMP7及GSK-3β抑制剂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工序;及
(ii-2)将工序(ii-1)中得到的细胞在含有选自TGFβ信号激活剂及视黄酸衍生物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工序(ii-1)为在含有BMP7及GSK-3β抑制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工序,所述工序(ii-2)为在含有TGFβ信号激活剂及视黄酸衍生物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GSK3β抑制剂为CHIR99021。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视黄酸衍生物为AM580或TTNPB。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能干细胞为诱导性多能干(iPS)细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iPS细胞为人iPS细胞。
15.一种由多能干细胞产生肾前体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i)~(iii):
(i)将多能干细胞在含有选自由激活素A、GSK-3β抑制剂及视黄酸衍生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工序;
(ii)将工序(i)中得到的细胞在含有选自由BMP7、GSK-3β抑制剂及视黄酸衍生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工序;及
(iii)将工序(ii)中得到的细胞在含有TGFβ信号激活剂及BMP抑制剂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工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肾前体细胞为SIX2阳性细胞。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工序(ii)中得到的细胞为OSR1阳性细胞。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GFβ信号激活剂为选自由TGFβ1、TGFβ2、TGFβ3、IDE1及IDE2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MP抑制剂为选自由Dorsomorphin、Noggin、LDN193189及DMH1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未经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33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