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获得机械部件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1618.2 | 申请日: | 2014-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3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I.斯特兰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凯孚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0/02 | 分类号: | B23K20/02;B22F7/04;F16C33/30;F16C33/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葛飞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获得 机械 部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获得机械部件的工艺,该机械部件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材料。该机械部件例如可为轴承部件,例如滚动轴承的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经知晓通过扩散焊接来接合两个材料。接合两个材料的一个目的可能是对任何类型的机械部件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机械部件例如为滚动轴承。对于滚动轴承的环,可能有利的是为其上滚动元件滚动的滚道表面采用一种材料,且对环的核心采用另一种材料。一个这样的合成轴承环表示在EP1882109B1中,EP1882109B1包括用于航空动力装置的滚动轴承合成环,其环已经经受了扩散焊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为获得机械部件提供一种改进的工艺,这导致改进机械部件的特性。
该目标通过接合第一金属材料和第二金属材料获得机械部件的工艺来实现。
该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
使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彼此接触,
将金属板材单元固定到第一材料以至少部分地密闭第二材料,并且因此金属板材单元至少部分地与第二材料接触,其中金属板材单元包括碳,
通过扩散焊接接合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并且其中在接合的温度上第二材料Ca2的碳活性和金属板材单元Cam的碳活性满足关系式Ca2≤Cam。发明人认识到,通过使如上在扩散焊接工艺中限定的金属板材单元和第二材料满足上述关系,可实现改进的扩散焊接工艺以及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接合。当金属板材单元和第二材料的碳活性满足关系式Ca2≤Cam时,没有或基本上没有碳从第二材料扩散到金属板材单元。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关系式为Ca2<Cam时,碳将从金属板材单元扩散到第二材料,导致第二材料的碳表面富集。如果不满足关系式Ca2≤Cam,则有碳从第二材料扩散到金属板材单元的明显风险,这是不希望的,并且可能导致第二材料最终表面的性能降低,例如降低表面硬度,并且也降低耐磨性。
碳活性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中心术语。碳势可解释为包含活性碳的环境在规定的条件下改变或保持钢的碳水平的能力。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下,所获得的碳水平取决于如温度、时间和钢成分的因素。碳势因此是例如两个材料之间的碳活性的差别。因此,如果在碳活性上有差别,即在碳势不为零时,碳从一个材料扩散到另一个材料。
在表面富集工艺中,例如类似于钢部件的碳化工艺,炉气中的碳势将驱动碳进入部件的钢表面。当炉气中的碳活性大于钢中的碳活性时,碳被碳势驱动,碳势=炉气和钢之间的碳活性差。在钢部件中,也可能存在钢部件的表面和本体部分(或内部区域)之间的碳浓度差。如果钢在开始表面富集工艺前是同质的,则碳浓度差可能是扩散工艺的驱动力。在此情况下,碳势或表面和本体部分之间的碳活性差与表面和本体部分之间的碳浓度差成比例。扩散工艺将继续,只要在炉气和表面之间以及在表面和本体部分之间存在势差。材料中的碳扩散,其中微型结构或合金成分变化为距表面深度的函数,用碳活性差来描述。扩散将一直发生,直到碳活性相等。碳扩散的驱动势用碳活性差决定,而不是由材料的碳浓度差决定。如果由两个材料组成的系统没有碳扩散,则这意味着该系统没有碳势。两个材料具有相同的碳活性而没有驱动碳转移的势能。通过本发明人所知的知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如果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在碳活性上存在差值,则因此对于该两个材料在该特定的温度下具有碳势。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金属板材单元包围第二材料且产生用于第二材料的密闭空间。在执行扩散焊接工艺时有必要密闭第二材料,并且因此产生用于第二材料的密闭空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扩散焊接通过高温等静压(HIP)进行。高温等静压是接合两个材料的有效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高温等静压实施在1000-130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高温等静压实施的温度在1050-1250摄氏度之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高温等静压实施的温度在1100-1200摄氏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高温等静压实施的温度为1150摄氏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高温等静压实施1至6小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高温等静压实施2至4小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高温等静压实施的压力为80-13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凯孚公司,未经斯凯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16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钎焊超硬磨料船体打磨盘磨料排布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多效型半合成切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