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持肠运动的抗反胃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6179.6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6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乔纳森·阿尔伯特·马戈西安;尼古拉斯·普拉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医药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9/231 | 分类号: | A23L29/231;A23L29/238;A23L33/00;A61P1/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金海霞;杨青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持 运动 反胃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旨在用于预防或治疗婴儿和幼儿中的反胃而不改变或甚至改善他们的肠运动和/或用于预防和/或治疗所述婴儿或儿童的肠道障碍的营养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这种组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是医学和人类营养、尤其是婴儿营养的领域。本发明涉及旨在预防或治疗婴儿和幼儿中的反胃和/或胃食管反流而不改变或甚至改善他们的肠运动的营养组合物,这通常通过减轻或避免常规由具有抗反胃目的的婴儿奶粉的摄食造成的次级效应(便秘、液体状大便等)来实现。本发明还涉及旨在预防和/或治疗婴儿或儿童的肠道障碍的营养组合物。
理想情况下,本发明的目的是减轻、优选地抑制影响受试者的反胃和/或反流现象,并在同时维持他/她的肠运动,即不引起任何腹泻或便秘。因此,更具体来说,描述了在婴儿和幼儿中维持适合的肠运动、尤其是避免了本文中描述的肠运动的反常情况的组合物、配方、制剂和抗反胃和/或抗反流婴儿奶粉。
背景技术
反胃是在新生儿和婴儿中常常观察到的由腹腔压力相对于胸腔压力提高所引起的症状。它们通常在餐后或打嗝现象后发生。这些也可能影响成年人且在医学意义上与术语呕吐有区别的反胃,对儿童的发育没有影响并主要引起不适。
反胃的机制可以用下列方式来解释:食管下端括约肌是位于食管下端部分中的环形肌肉。在进餐期间,该肌肉松弛以便于将摄入的食物(食团)推进到胃中。该肌肉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其强直性收缩防止胃内含物返回到食管。
在婴儿中,该肌肉可能不成熟。因此,它不能总是支承并补偿由胃内含物施加的压力。因此在进餐期间和餐后,它倾向于松弛并允许少量胃液通过食管向上流入咽部并流向口腔,即反胃。
这种现象一般从儿童生命的前几周开始出现。当儿童达到12至15月龄时,有助于这些反胃发生的生理发育因素消失,最通常是自发地消失(Vandenplas Y.,Belli D.等,“当前在婴儿反胃的管理中的概念和问题:重新评估”(Current concepts and issues inthe management of regurgitation of infants:a reappraisa),ActaPediatr 85:531–534,1996)。
反胃通常是父母亲焦虑的根源,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咨询医生。担忧随儿童而变,从反流引起的简单不便直至疼痛(由于食管壁受到刺激,这引起食管的烧伤或甚至溃疡性病变)。这些疼痛是哭闹的来源,并常常使儿童入睡变得复杂。
在某些情况下,过度频繁和/或长时间的反流可能造成并发症,其不论受试者达到的年龄定义了病理性胃食管反流(GOR,在本文中在术语“反流”下进一步辨识)。具体来说,在婴儿和儿童中,病理性反流可能具有更多非典型的食管和呼吸系统后果:身高和体重增长曲线的中断,复发性鼻-咽-支气管炎,哮喘和细支气管炎,贫血。据估计,在约75%的不到1岁的儿童中出现反胃和反流。
由欧洲儿科学、胃肠病学、肝脏病学和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Pediatrics,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 and Nutrition)(ESPGHAN)推荐的治疗,由食团的增稠构成。事实上,通过临床试验证实,胃内含物粘度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反胃的频率和体积。对于病理性反流来说,药物疗法(促动力药、抗分泌药等)基本上是保守的。
在婴儿奶瓶的准备期间,可以向婴儿奶粉添加例如常规使用多年的增稠剂,如预煮和/或预明胶化淀粉或角豆粉。
几年前已提出预增稠的婴儿奶粉,即所谓的“抗反胃”(AR)奶粉。这些AR配方已含有选自淀粉和角豆胶的增稠剂作为重构奶粘度的起源,并因此具有抗反胃效应。
然而,这些奶粉具有缺点:它们常常对肠运动具有次级影响。在喂食AR婴儿奶粉的儿童中,已报道了许多便秘或相反地过于液体状大便和/或大便过度频繁的病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医药公司,未经联合医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6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