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茶饮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24614.1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3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真一;古田博规;千贺芳纪;指宿大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90 | 代理人: | 张淑珍,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茶 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低浓度的儿茶素类与特定量的缬氨酸的绿茶饮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市售了大量填充进罐、PET瓶等的容器中的容器装茶饮料,在茶饮料中,尤其是绿茶饮料的市场逐步扩大。消费者对于这样的茶饮料的嗜好越发提高,最近有美味、浓郁味强且涩味得到抑制的绿茶饮料受到喜爱的趋势。因此,提出了不提取涩味多的儿茶素类而仅选取美味成分的方法、施行了抑制儿茶素涩味的研究的各种茶饮料。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绿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茶叶用0~30℃的低温水进行提取,在该提取液中使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进行接触处理从而将儿茶素除去。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将茶叶浸渍于溶解氧被除去且保持在0~36℃的静水中进行提取,可得到具有美味的同时涩味少的茶提取液。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在20℃以上、小于60℃(优选50℃以下)使用溶解氧浓度1ppm以下的脱气水进行提取从而使总儿茶素类浓度及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类浓度成为特定范围,可制造在常温以下的冷却状态下销售、饮用时的涩味、收敛味得到抑制的茶饮料。专利文献4公开了通过在低儿茶素茶饮料中配合0.2μg/ml以上的甘油糖脂来抑制涩味,增强浓郁味·美味的茶饮料。专利文献5公开了配合具有特定等电点的聚氨基酸来抑制儿茶素类等的苦味及涩味的茶饮料。专利文献6公开了除去茶饮料中作为苦味·涩味成分的单宁,提高了作为美味成分的氨基酸与单宁的比率(氨基酸/单宁)的风味良好的茶饮料。
另一方面,缬氨酸作为呈苦味的氨基酸而已知,从而特别提出了在清凉饮料水等的味淡的饮食品中掩蔽缬氨酸的苦味的研究(专利文献7)。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47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507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34338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1064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11024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09-22005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再公表2004-0521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低儿茶素茶饮料具有以下缺点:茶所具有的浓郁味、美味不足且寡淡无味,浓郁味、美味与儿茶素类的苦味、涩味的均衡性差。此外,在低儿茶素茶饮料中,有时因进行高温高压杀菌等的加热处理而产生的不愉快的加热臭显著,从而抑制了茶类本来的良质的香气香味。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伴随加热杀菌及长期保存的容器装茶饮料中,美味、浓郁味强且涩味得到抑制的绿茶饮料。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令人吃惊是得到了下述见解:在低儿茶素茶饮料中以特定量含有作为具有苦味的氨基酸而已知的缬氨酸时,浓郁味·美味显著得到增强,可饮性提高。此外,发现对抑制低儿茶素茶饮料中可显著感知到的加热臭也有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而包含以下内容。
(1)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成分:
(a)50~400ppm的儿茶素类、
(b)0.5~100ppm的缬氨酸。
(2)根据(1)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c)5.0ppm以下的蛋氨酸。
(3)根据(2)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d)10~50ppm的茶氨酸。
(4)根据(3)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茶饮料中的茶氨酸(d)的蛋氨酸(c)的重量比((c)/(d))为0.035~0.200。
(5)根据(1)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e)2.0~15mg/100mL的磷酸。
(6)根据(1)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f)2.8~10ppb的芳樟醇及(g)0.2~1.0ppb的苯乙醛。
(7)根据(6)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茶饮料中的芳樟醇(f)与苯乙醛(g)的重量比((f)/(g))为9~50。
(8)根据(1)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h)棉子糖及(i)水苏糖,且茶饮料中的所述棉子糖与水苏糖的合计量((h)+(i))为10~100ppm。
在一个方式中,本发明包含以下方式。
(1)一种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50~400ppm浓度的儿茶素类与0.5~100ppm浓度的缬氨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未经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46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烘培油性点心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紧凑型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