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圈部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80021640.9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1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昌人;小山宽;小林一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K1/04 | 分类号: | B21K1/04;F16C33/6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鹏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套圈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套圈部件构成组装于各种机械设备的旋转支承部而使用的滚动轴承等,遍布至少一方的整个圆周表面而形成有滚道面。
背景技术
在包括汽车、机床、工业用机械、其他通用机械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旋转支承部中,组装有滚动轴承。另外,在各种机械设备中,有时作为轴向进给装置组装有滚珠丝杠装置。作为构成这样的滚动轴承和滚珠丝杠装置的部件,具有遍布内周面和外周面中至少一方的整个圆周表面而形成有滚道面的套圈部件。图14作为用于相对于悬挂装置转动自如地对汽车车轮和制动盘等制动用转动部件进行支承的滚动轴承,表示的是在日本特开2012-006017号公报中记载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的现有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14所示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1用于从动轮(FR车和MR车的前轮、FF车的后轮),具有外圈2、轮毂3和多个滚动体4。外圈2在内周面的轴向两个位置上具有双列外圈滚道5a、5b,在外周面的轴向靠内端部分(相对于轴向的“内”是指在装配到汽车上的状态下,车辆的宽度方向中间侧(图14的右侧),相对于轴向的“外”是指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图14的左侧))具有静止侧凸缘6。另外,轮毂3利用螺母9将轮毂主体7与内圈8组合固定而成,在其外周面的轴向靠外端部分具有旋转侧凸缘10,在其外周面的轴向中间部到靠内端部分的轴向两个位置上具有双列内圈滚道11a、11b。并且,在内圈滚道11a、11b与外圈滚道5a、5b之间,针对两列各自设置有多个滚动体4,可使外圈2的内径侧上的轮毂3旋转。在使用状态下,外圈2的静止侧凸缘6与构成悬挂装置的关节结合固定,另外,在轮毂3的旋转侧凸缘10上结合固定车轮和制动用转动部件。
构成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1的外圈2、轮毂主体7和内圈8在其内周面或外周面上形成有滚道面,相当于套圈部件。这样的套圈部件通过在对金属材料实施锻造加工之后实施切削加工和磨削加工等精加工制成。作为现有的套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参照图15(A)~图15(F),对日本特开2012-006017号公报所记载的外圈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为了制造外圈2,首先准备图15(A)所示的金属制的圆柱形的毛坯13。毛坯13的大小与作为对象的套圈部件的种类相应,通常直径与轴向的长度约为5:4~5:6左右。在最开始的墩粗工序中,通过在轴向上对毛坯13进行压碎,得到图15(B)所示的墩粗后中间坯料14。墩粗后中间坯料14具有轴向中间部的外径大于轴向两端部的外径的啤酒桶状或厚圆盘状的形状。另外,啤酒桶状的墩粗后中间坯料14的轴向长度是毛坯13的轴向长度的大约40%~70%左右,厚圆盘状的墩粗后中间坯料的轴向长度是毛坯13的轴向长度的大约30%~35%左右。
然后,在预成型工序中,在由预成型模围住墩粗后中间坯料14的周围的状态下,向墩粗后中间坯料14的轴向两端面的中间部按压一对预成型加压冲头,使墩粗后中间坯料14塑性变形。然后,得到图15(C)所示的预成型后中间坯料15。预成型后中间坯料15具有:向轴向两端面开口的一对凹部16a、16b;存在于凹部16a、16b彼此的底部之间的隔板部17;以及在外周面的靠轴向一侧(图15的上侧)的位置上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形成的静止侧凸缘6。另外,预成型后中间坯料15的隔板部17相对于轴向的厚度是墩粗后中间坯料14的轴向长度的大约15%~30%左右,预成型后中间坯料15的圆筒形的圆筒部分18的径向厚度是墩粗后中间坯料14的直径的大约15%~25%左右。
然后,在精加工成型工序中,在由精加工成型模围住预成型后中间坯料15的周围的状态下,向预成型后中间坯料15的轴向两端面按压一对精加工成型加压冲头。这样,在使其厚度缩小的方向上对隔板部17进行压碎,并且使存在于隔板部17周围的圆筒状部分18的形状接近外圈2的形状。然后,得到图15(D)所示的精加工成型后中间坯料19。精加工成型后中间坯料19的隔板部17相对于轴向的厚度是墩粗后中间坯料14的轴向长度的大约10%~20%左右,精加工成型后中间坯料19的圆筒状部分18的径向厚度是墩粗后中间坯料14的直径的大约10%~20%左右。
然后,在冲裁工序中,对于精加工成型后中间坯料19的隔板部17除了其外周缘部分地进行冲裁去除,从而得到图15(E)所示的冲裁后中间坯料20。最后,在去飞边工序中,去除残留在冲裁后中间坯料20的及静止侧凸缘6的外周缘部的飞边21,从而得到图15(F)所示的最终中间坯料22。然后,对最终中间坯料22的各部分实施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等精加工,从而完成图14所示的外圈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16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面点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隧道通风模型的可调节横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