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套圈部件的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480021640.9 | 申请日: | 2014-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1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昌人;小山宽;小林一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1K1/04 | 分类号: | B21K1/04;F16C33/6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鹏宇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部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套圈部件的制造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实施锻造加工,得到遍布外周面或内周面中至少一方的整个圆周表面形成有滚道面的套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材料由第一金属部和第二金属部构成,所述第二金属部由与第一金属部种类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或者通过对与第一金属部种类相同的金属材料实施变质处理而构成,并且,只将第二金属部设置在所述金属材料中的一部分,所述一部分在使用或加工该套圈部件时,向需要构成第二金属部的所述金属材料的特性的部分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滚道面时,以疲劳强度或耐磨性高于第一金属部的方式构成第二金属部,并且只将第二金属部设置在所述金属材料中通过所述锻造加工向所述滚道面及其附近部分流动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金属材料形成为圆柱形或圆筒形,以在径向重合的状态设置第一金属部和第二金属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道面是形成在所述套圈部件的内周面的外圈滚道,将第一金属部形成为圆筒形,将第二金属部形成为圆柱形或圆筒形,将第二金属部设置在第一金属部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道面是形成在所述套圈部件的外周面的内圈滚道,将第一金属部形成为圆柱形或圆筒形,将第二金属部形成为圆筒形,将第二金属部设置在第一金属部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道面既是形成在所述套圈部件的外周面的内圈滚道,又是形成在所述套圈部件的内周面的外圈滚道,将第一金属部形成为圆筒形,第二金属部由第二小直径金属部和第二大直径金属部构成,并且,将第二小直径金属部形成为圆柱形或圆筒形,设置在第一金属部的内侧,将第二大直径金属部形成为圆筒形,设置在第一金属部的外侧。
7.一种套圈部件用金属材料,为了得到遍布外周面或内周面中至少一方的整个圆周表面而形成有滚道面的套圈部件,实施锻造加工,所述金属材料的特征在于,整体是圆柱形或圆筒形,具有:第一金属部和第二金属部,所述第二金属部由与第一金属部种类不同的金属构成,或者通过对与第一金属部种类相同的金属实施变质处理而构成,并且,只将第二金属部设置在该金属材料中的一部分,所述一部分在使用或加工该套圈部件时,向需要构成第二金属部的所述金属材料的特性的部分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圈部件用金属材料,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滚道面时,第二金属部以疲劳强度或耐磨性高于第一金属部的方式形成,并且第二金属部只设置在所述金属材料中通过所述锻造加工向所述滚道面及其附近部分流动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216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面点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隧道通风模型的可调节横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