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绝热罐、应用该罐的船舶及装卸方法及输送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80017308.5 | 申请日: | 2014-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4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布鲁诺·德莱特;弗洛伦特·欧瓦;穆罕默德·萨西;尼古拉斯·沃尔克;塞巴斯蒂安·德拉诺;拉斐尔·普吕尼耶 | 申请(专利权)人: | 气体运输技术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C3/02 | 分类号: | F17C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董科 | 
| 地址: | 法国圣雷米***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绝热 | ||
1.一种密封绝热罐,并入一支撑结构以容纳液体,其中一罐壁包括,从所述密封绝热罐的外部朝向所述密封绝热罐的内部:
一承载壁,
一绝热屏障固定在所述承载壁上,所述绝热屏障形成于多个并列以形成一支承表面的绝热元件,以及
一密封屏障(3,5)依附于所述支承表面,
一绝热元件具有一通常呈扁平棱柱的形状,并且包括:
一绝热材料(21),
多个承载元件穿过所述绝热材料沿一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罐壁,以及
一盖板(11,34)以及平行于所述罐壁的一基板(16,31),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热元件的承载元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作为所述绝热元件的外墙,所述承载元件的第一端部被固定在盖板上,以及所述承载元件的第二端部被固定在基板上,以及
一抗弯板(40),平行于盖板(11,34)和基板,夹在所述绝热材料(21)的第一部分厚度(21a)和第二部分厚度(21b)之间,所述抗弯板具有多个承载元件穿过该抗弯板的多个开口(41),这些开口彼此被以定距离间隔分开,以便在由抗弯板限定的平面内,在两个相邻的承载元件之间提供一定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板中的一个开口(41)具有大于接合在所述开口的承载元件的一个横截面的尺寸,以便留下一个装配间隙(4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间隙(42)小于3毫米。
4.如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板(40)放置于基板和盖板之间的中间位置。
5.如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材料包括平行于基板和盖板的一第二抗弯板,夹在所述绝热材料的第二厚度部分和第三厚度部分之间,所述第二抗弯板具有多个承载元件穿过所述第二抗弯板的多个开口,这些开口与第一抗弯板的开口对齐。
6.如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绝热元件包括多个抗弯板(40),所述抗弯板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通过一个承载元件的两个连续支承点(47)之间的距离限定的理论数量,根据所述承载元件的纵向取向小于一个预定的临界高度Hc,所述临界高度等于:
其中:
E:所述承载元件的杨氏模量,
S:所述承载元件的横截面表面积,
σ是所述材料的极限压缩应力,
其中,所述支承点是固定在基板上的承载元件的第二端部,所述承载元件的第一端部固定在盖板上,以及所述承载元件的各部分接合在所述抗弯板的一个开口。
7.如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元件包括多个以等距离的形式放置在绝热元件的厚度中的抗弯板(40)。
8.如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一绝热元件包括能够定位在所述绝热元件的厚度中的抗弯板的定位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被设置在所述承载元件上,以防止抗弯板在多个承载元件的纵向方向平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承载元件中的一个承载元件包括一第一纵向段和一第二纵向段,所述第二纵向段与所述第一纵向段相邻,以及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在所述第一纵向段和所述第二纵向段之间的横截面差异而形成的肩部(6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对于能够支撑抗弯板的肩部(61),所述抗弯板的多个开口的尺寸位于所述第一纵向段的截面尺寸和承载元件的第二纵向段的截面尺寸之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装配在一承载元件上的隔离管,所述隔离管具有大于抗弯板的开口尺寸的外径,在所述隔离管的一端,具有一支承点以支撑抗弯板,以及在所述隔离管的另一端,一支承点以支撑绝热元件的基板或另一抗弯板。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绝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承载元件的一个从所述承载元件的第一端部向所述承载元件的第二端部展开的纵向部分,并且其中所述抗弯板的一个开口的尺寸大体上与所述承载元件的纵向部分的截面尺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气体运输技术公司,未经气体运输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73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态发光器封装、光发射设备、柔性LED条体以及灯具
- 下一篇:动力传递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