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量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11834.0 | 申请日: | 2014-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6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荒井聪;角田重晴;田代忍;森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F1/00 | 分类号: | G01F1/00;G01F1/68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牛孝灵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传感器 电路室 副通路 焊接部 焊接 电子部件 高可靠性 检测对象 流体通过 生产效率 低成本 配线部 壳体 内置 罩体 密封 | ||
本发明提供在维持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低成本的流量传感器。本发明的流量传感器包括:壳体;罩体;被密封在它们之间的、内置有电子部件和配线部的电路室;和供作为检测对象的流体通过的副通路部,该流量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形成上述电路室的第一焊接部的焊接宽度大于形成上述副通路部的第二焊接部的一部分的焊接宽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而且涉及使用激光焊接实现的塑料部件间的接合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热式流量传感器等测量仪器,例如日本特开平11-258019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使收纳测量元件的壳体与将它们覆盖的罩体焊接而不使用粘接剂的技术。另外,例如日本特开2007-210165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利用激光将壳体与罩体焊接的技术。而日本特开2010-162587号公报(专利文献3)记载了一种在电子设备或流量传感器中,在使用包括激光在内的热焊接法固定其它部件时,为了抑制热量对电路基板等的影响,在流路保持体设置了隔热部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58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101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625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流量传感器包括流量检测部和温度检测部,它们被配置在壳体(框架)上。并且,在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路室中安装有各种电子部件,为了防止配线部等发生短路或腐蚀,壳体与罩体之间需要密封。作为将罩体与壳体精密地直接接合,同时不会对电子部件造成损坏的方法,存在激光焊接方法。然而,以上述现有技术文献为代表的现有的激光焊接方法中,为了确保气密性而在所有的焊接部位均匀地进行焊接,所以难以确保高生产效率。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持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成本降低的流量传感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例如采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多个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举一例如下,即,一种流量传感器,其包括:壳体;罩体;被密封在它们之间且内置有电子部件和配线部的电路室;和供作为检测对象的流体通过的副通路部,形成电路室的第一焊接部的焊接宽度,大于形成副通路部的第二焊接部的一部分的焊接宽度。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通过确保需要密封的焊接部的质量和可靠性,能够在确保流量传感器的较高性能的基础上,实现高速的激光焊接,能够提供具有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低成本的流量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流量传感器的内燃机控制系统的整体图。
图2(A)是表示流量传感器的外观的左视图。
图2(B)是表示流量传感器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3(A)是表示流量传感器的外观的右视图。
图3(B)是表示流量传感器的外观的后视图。
图4(A)是流量传感器的壳体的左视图。
图4(B)是流量传感器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5(A)是流量传感器的壳体的右视图。
图5(B)是流量传感器的壳体的后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的流量传感器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7是实施例1中的流量传感器的壳体的后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18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