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岸塔式进水口交通桥与山体交通洞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57744.0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1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韩纯杰;赵继勇;贺双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塔式 进水 口交 山体 交通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中的水工建筑物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岸塔式进水口交通桥与山体交通洞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进水口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为常见而又极为重要的建筑物,岸塔式进水口是最为常见的进水口形式。岸塔式进水口通常通过交通桥与山体中交通洞相连接。在传统的交通桥设计中,与山体相连一端采用刚性连接形式,与山体通过钢筋混凝土浇注为一个整体。这种结构稳定性较好,但是由于进水口基础与交通桥基础地质条件不一致,同时进水口部位重量远大于交通桥部分,当进水口与交通桥发生沉降时,会发生变为不一致,在交通桥部位发生拉裂;同时在地震工况下,山体震动频率与进水口也有差异,即使浇注为一个整体也会在交通桥部位发生拉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传统进水口交通桥的连接方式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岸塔式进水口交通桥与山体交通洞连接结构。从而解决了在沉降、地震等作用下,进水口交通桥与连结山体之间变为不一致,造成交通桥拉裂,甚至拉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岸塔式进水口交通桥与山体交通洞连接结构,包括交通桥主梁及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所述交通桥主梁与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通过下支座钢垫板和上支座钢垫板连接,所述下支座钢垫板和上支座钢垫板分别通过锚固拉筋固定在交通桥主梁和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上。
所述下支座钢垫板安装在交通桥主梁的下表面,上支座钢垫板安装在山体交通洞梁梁窝基础上表面。
所述交通桥主梁与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之间设置有结构缝,且在结构缝内填充有填缝材料。
所述交通桥主梁与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之间采用简支结构。
所述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交通桥主梁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所述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比交通桥主梁采用的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
所述结构缝大于或等于5cm。
所述锚固拉筋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2mm。
所述下支座钢垫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
所述上支座钢垫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垫块及锚固拉筋连接交通桥主梁和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当进水口与山体基础发生变形不一致时,能够很好的适应变形,防止进水口交通桥与交通桥相接部位被拉裂甚至拉断,造成工程事故,提高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交通桥主梁,2-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3-锚固拉筋,4-下支座钢垫板,5-上支座钢垫板,6-填缝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岸塔式进水口交通桥与山体交通洞连接结构,包括交通桥主梁1及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2,所述交通桥主梁1与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2通过下支座钢垫板4和上支座钢垫板5连接,所述下支座钢垫板4和上支座钢垫板5分别通过锚固拉筋3固定在交通桥主梁1和2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上2上。
所述下支座钢垫板4安装在交通桥主梁1的下表面,上支座钢垫板5安装在山体交通洞梁梁窝基础2上表面。
所述交通桥主梁1与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2之间设置有结构缝,且在结构缝内填充有填缝材料6。
所述交通桥主梁1与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2之间采用简支结构。
所述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2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交通桥主梁1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所述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2采用的混凝土强度比交通桥主梁1采用的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
所述结构缝大于或等于5cm。
所述锚固拉筋3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2mm。
所述下支座钢垫板4及上支座钢垫板5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10mm。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施工时,先浇注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2,并提前预埋锚固拉筋3及下支座钢垫板4;在浇注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2时,要求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2混凝土级别比交通桥主梁1高一个等级。再浇注交通桥主梁1,并提前预埋锚固拉筋3及上支座钢垫板5;在交通桥主梁1及山体交通洞梁窝基础2之间预留结构缝,并填充填缝材料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577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横向表面受拉接缝桥梁结构
- 下一篇:摊铺机料位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