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活塞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42905.9 | 申请日: | 2014-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6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山;吴彦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3/00 | 分类号: | F02F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 地址: | 62100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构造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活塞。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的活塞和活塞环安装于发动机缸体内,活塞的作用是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动能。目前,发动机活塞一般具有三道环槽,即两道气环槽与一道油环槽。气环槽内安装气环,主要起密封作用;油环槽内安装油环,主要起刮油和布油作用。
由于裙部与缸壁之间的间隙非常小,汽车高速行驶时,油环刮下来的机油堆积在油环与裙部之间,压力急剧上升而导致机油上窜、润滑不畅,出现烧机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机油上窜、润滑不畅的发动机活塞。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活塞,包括顶环岸、第一气环槽、第二环岸、第二环槽、第三环岸、油环槽、裙部和销孔,油环槽与裙部之间设置有储油槽,储油槽内无需安装任何活塞环,油环槽与储油槽之间设置有第四环岸;裙部圆弧面正上方的油环槽内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回油孔,同一个回油孔穿过油环槽、第四环岸和储油槽三部分的表面且通向活塞内部;储油槽与裙部之间设置有夹角为β的过渡斜面,且0°<β<90°。
进一步地,回油孔设置为6-8个,对称分布在裙部圆弧面正上方的油环槽内。
进一步地,过渡斜面的夹角β=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油环槽与裙部之间的储油槽缓解了油环刮油时造成的机油堆积,避免了压力上升、机油上窜带来的烧机油现象。当储油槽内储存的机油过多时,储油槽内的机油则可通过回油孔回流。储油槽与裙部之间的过渡斜面能够使多余的机油顺畅地进入储油槽,进一步提高润滑效果,缓解压力变化,防止出现烧机油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I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附图中:
1—顶环岸;2—第一气环槽;3—第二环岸;4—第二环槽;5—第三环
岸;6—油环槽;7—裙部;8—销孔;9—储油槽;10—第四环岸;11
—回油孔;12—过渡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活塞,如附图1所示,包括顶环岸1、第一气环槽2、第二环岸3、第二环槽4、第三环岸5、油环槽6、裙部7和销孔8,油环槽6与裙部7之间设置有储油槽9,储油槽9内无需安装任何活塞环,油环槽6与储油槽9之间设置有第四环岸10,储油槽9缓解了油环刮油时造成的机油堆积,避免了压力上升、机油上窜和润滑不畅带来的烧机油和漏气量过大等问题。
如附图3所示,油环槽6内设置有8个回油孔11,8个回油孔11分为两组,对称、均匀分布在裙部7圆弧面正上方的油环槽6内,同一个回油孔11穿过油环槽6、第四环岸10和储油槽9三部分的表面且通向活塞内部,当储油槽9内储存的机油过多时,储油槽9内的机油则可通过回油孔11回流。
如附图2所示,储油槽9与裙部7之间设置有夹角为β=45°的过渡斜面12,过渡斜面12能够使多余的机油顺畅地进入储油槽9,进一步提高润滑效果,缓解压力变化,防止出现烧机油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29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瓦斯发电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乘用车轻量化发动机气缸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