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节多缸喷油泵各缸油量一致性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1837.6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0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勇;王伟;马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02 | 分类号: | F02D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多缸喷 油泵 各缸油量 一致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油泵油量调节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节多缸喷油泵各缸油量一致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油量一致性调节机构是多缸燃油喷油泵的关键零件。目前应用常规的多缸燃油喷油泵油量一致性调节结构:通过偏心圆柱销调节柱塞套位置,使各缸油量达到一致,而这种结构不仅要在泵体上多加工两个调节定位销孔,结构复杂且存在密封不好的情况。
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解决方案不仅要在泵体上多加工两个调节定位销孔,且需要O型圈密封,结构复杂存在密封不好的情况。
2、调整时需要松动出油阀紧座,不仅操作麻烦,而且经常松动出油阀紧座会导致出油阀紧座的密封垫片失效,出现密封不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调节多缸喷油泵各缸油量一致性的机构,能够大大减小泵体体积,解决密封性不好的隐患,可靠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节多缸喷油泵各缸油量一致性的装置,包括油量控制套筒、拨叉和柱塞偶件,其中,所述柱塞偶件包括柱塞套和柱塞,所述柱塞套安装在油泵的泵体内,并由出油阀紧座压紧;所述柱塞下端设置有柱塞扁形结构,所述扁形结构伸出所述柱塞套的外侧;所述油量控制套筒包括与柱塞套相配合的控制套筒安装筒和连接在控制套筒安装筒外侧的控制套筒锁紧螺孔,所述控制套筒安装筒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柱塞扁形结构相配合的扁形槽;所述控制套筒安装筒间隙配合地套装在柱塞套上,并能在柱塞套上转动;所述拨叉包括与所述控制套筒锁紧螺孔相配合的拨叉锁紧螺孔和位于拨叉中部的拨叉安装孔,所述拨叉安装孔套装在控制套筒安装筒的外侧,所述油量控制套筒和拨叉通过相互转动来调节油量控制套筒和拨叉之间的相对角度;所述拨叉锁紧螺孔和控制套筒锁紧螺孔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锁紧螺孔为腰形孔,所述控制套筒锁紧螺孔能与腰形孔内的任意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待油量控制套筒与拨叉调节好相对角度时将两者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柱塞套与控制套筒安装筒之间相互独立,所述柱塞套不随油量控制套筒转动而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柱塞的下端设置为扁形结构,所述控制套筒安装筒的下端设置有扁形槽,所述柱塞的扁形结构与扁形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扁形结构恰好卡装在扁形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多缸喷油泵各缸油量一致性的装置,能够大大减小泵体体积,解决密封性不好的隐患,可靠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油量控制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塞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油量控制套筒,2为拨叉,3为柱塞,4为柱塞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设备本身而言,指向设备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左、右”的含义指的是阅读者正对附图时,阅读者的左边即为左,阅读者的右边即为右,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18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