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减震车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30743.7 | 申请日: | 2014-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3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黄家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家新 |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减震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轨陆用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更适合于电动车或者摩托车的新型减震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技术成熟的电动车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多数人的出行工具。为了改善电动车的骑行舒适性,电动车一般都装有减震装置,依靠减震装置来减轻电动车在不平路段所带来的颠簸感。
目前的电动车大多数是在前叉和后叉上共安装4个减震器,也有通过改变减震器的安装位置来改变车架的减震结构的;所用减震器有弹簧形式的,也有液压形式的。但基本都是依靠减震器来实现减震的。此种结构的减震车架虽然在使用中的确改善了车架的减震性能,但其减震结构比较复杂,安装麻烦,致使成本较高。并且此种减震结构的车架较重,不利于增加电动车的续驶里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减震车架,能够简化其结构,降低其重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新型减震车架,包括前后依次分布的前管和后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板簧,第一板簧的前端固定前管、后端连接后叉,后叉的上端连接在后管上,后管的下端铰接在第一板簧上。
优选的,前管的上端安装前叉,前叉的下端连接第二板簧。
优选的,第二板簧自前至后呈向下的倾斜状,第二板簧的前端连接前叉。
优选的,前叉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的一端连接前叉上部、另一端连接前叉下部。
优选的,所述前叉与第二板簧间连接有冷铆钉。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板簧,前管和后管分别固定在第一板簧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簧为两根横向排布的板簧,前管的下端连接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一板簧中的两根板簧;第一板簧中还设置连接两根板簧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后管。
优选的,第二连接板上安装销套,后管的下端铰接在销套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各自与第一板簧之间连接有冷铆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采用第一板簧连接前管、后管和后叉,后管铰接在第一板簧上,后叉连接在后管和第一板簧之间,使得后轮受到的震动首先传递给第一板簧,第一板簧的弹性阻碍了后轮所受震动的硬性传动;前轮受到的震动通过前管传递给第一板簧,同样得以缓冲,大大降低了后管的震动幅度,从而减轻坐在后管上的驾乘人员的颠簸感,起到减震的作用。
2、由于前管的上端安装前叉,前叉的下端连接第二板簧,可以将第二板簧与前轮相连,使前轮受到的震动首先传递给第二板簧,第二板簧的弹性阻碍了前轮所受震动的硬性传动,从而大大降低前叉的振幅,降低人体上肢的颠簸感。
3、由于采用第二板簧自前至后呈向下的倾斜状,第二板簧的前端连接前叉的结构,实现第二板簧的前悬挂设置,使第二板簧充分发挥其减震作用。
4、由于前叉上设置了加强筋,使得前叉的上部、下部以及加强筋围成稳固的三角形,提高前叉的稳定性及强度,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5、采用第一板簧为两片横向排布的板簧的结构,简化了板簧的结构,便于其加工。
6、由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各自与第一板簧之间连接有冷铆钉,实现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板簧间的铆接,不影响第一板簧的机械性能。
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简化减震车架的结构,提高其组装效率,并且自重相当于未装减震器的车架,利于提高电动车的续驶里程,便于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I的放大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前管;2、后管;3、第一板簧;4、后叉;5、前叉;6、加强筋;7、第二板簧;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10、冷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将人体呈驾乘状态位于车架上时对应的左右方向定义为横向;将车架在使用状态时,安装前轮的一方定义为前方,相应地将安装后轮的另一方定义为后方。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家新;,未经黄家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0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间隙角度调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折叠电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