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1027.2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7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美;赵文彬;任忠生;王少帅;陈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4 | 分类号: | F02F1/1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机体 冷却 水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保证发动机持续工作,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一般的发动机机体内布置有冷却水道,缸套处布置水套,机体内各缸布置有出水口或经由一个总出水口分配到各缸水套。水泵泵出的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速的冷却液经由冷却水道流入水套中,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目前,冷却液经过水泵进入冷却水道后,经过出水口进入水套中,水泵泵出的冷却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及流速,此时进入水套后,若流速过快撞击缸套,则可能会产生震动,出现气泡,气泡爆裂后产生穴蚀的危险。
同时,冷却水道一般布置在缸套靠下的位置,冷却液自下而上进行冷却,冷却液温度会越来越高,使缸套上部冷却能力下降,可能会导致第一橡胶圈因温度过高而老化,导致此处密封失效,出现漏水的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泵泵出的冷却液撞击缸套形成气泡,导致发动机震动以及穴蚀的危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所述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设置在发动机机体内,所述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上水道和下水道,所述上水道和下水道横贯在所述发动机机体内腔中;
所述发动机机体靠近所述发动机机体前端且位于所述下水道和上水道交界的位置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水泵出口以及所述下水道连通;
所述上水道与所述下水道之间通过水道隔板进行隔离,所述水道隔板从所述进水口的位置一直延伸到机油冷却器安装空间的位置,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空间连通所述上水道和下水道形成冷却液过渡通道;
所述上水道内设有若干个冷却液从所述上水道流入各缸水套的水套进水口;
所述上水道内的发动机机体上沿设有串水孔。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下水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水道芯的工艺孔。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工艺孔内设有碗形塞。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工艺孔为圆形孔,所述圆形孔上设有与所述碗形塞相适应的倒角。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水套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上水道靠近所述发动机机体上沿的位置。
由于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设置在发动机机体内,所述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上水道和下水道,所述上水道和下水道横贯在所述发动机机体内腔中;所述发动机机体靠近所述发动机机体前端且位于所述下水道和上水道交界的位置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水泵出口以及所述下水道连通;所述上水道与所述下水道之间通过水道隔板进行隔离,所述水道隔板从所述进水口的位置一直延伸到机油冷却器安装空间的位置,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空间连通所述上水道和下水道形成冷却液过渡通道;所述上水道内设有若干个冷却液从所述上水道流入各缸水套的水套进水口;所述上水道内的发动机机体上沿设有串水孔,冷却液比较平稳的从进水口进入下水道,然后过渡到上水道,然后分流至各缸水套以及缸盖,确保了冷却液的均匀稳定,避免了气泡的产生。
由于下水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水道芯的工艺孔,使水道芯与水套芯相连,提高了整个发动机机体的铸造准确性。
由于工艺孔内设有碗形塞,碗形塞对工艺孔进行压装,确保下水道的密封。
由于水套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上水道靠近所述发动机机体上沿的位置,实现各缸水套的高位进水,有效冷却第一橡胶圈,避免第一橡胶圈因温度过高而老化,避免漏水故障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发动机机体,2-上水道,3-下水道,4-进水口,5-水道隔板,6-机油冷却器安装空间,7-冷却液过渡通道,8-水套进水口,9-串水孔,10-工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设置在发动机机体1内,所述发动机机体冷却水道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上水道2和下水道3,所述上水道2和下水道3横贯在所述发动机机体内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1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