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快速成型的自身动力驱动假肢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5583.7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1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徐贵升;徐猛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贵升 |
主分类号: | A61F2/54 | 分类号: | A61F2/54;A61F2/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52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快速 成型 自身 动力 驱动 假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身动力驱动的假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更具性价比和操作性的一种基于快速成型的自身动力驱动假肢。
背景技术
假肢,也称“义肢”,是供截肢者使用以代偿缺损肢体部分功能的人造肢体,常见的有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以往的假肢多用铝板、木材、皮革、塑料等材料制作,关节采用金属部件,而现在假肢界的主流是钛合金和碳素纤维材料。
当前市面上各公司或机构研制的假肢,根据功能可分为美观功能假肢和操作功能假肢,操作功能假肢根据动力分型可以大致分为索控假肢和肌电控制假肢。操作功能假肢的仿真程度相当高,可以实现不同维度的活动,能够配合相应部件实现自适应、传感器反馈,脑电波控制、意念控制等。但是,操作功能假肢的制造工艺复杂、配套设备多,有些还需要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因此价格高昂,装配复杂,训练周期长,使用者的掌握难度也大。这些问题无疑限制了假肢在广大普通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而言,市场上非常的缺乏高性价比的假肢,举例来说,手作为对灵活性要求最高的假肢,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功能是抓握功能,但是,能简单、经济地实现手的抓握功能,训练周期短,让病人容易掌握的手假肢目前确还没有出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基于快速成型的自身动力驱动假肢,可较佳的适用于手指、手掌或前臂部分缺失的患者,肘关节以上(没有前臂)缺失的患者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附加其他固定和驱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快速成型的自身动力驱动假肢,包括相互连接的手掌,前臂,上臂,同时手掌上设有多组手指;其中,手指、手掌与上臂之间设有驱动绳索,同时手指与手掌之间设有弹性复位绳索;当屈曲手掌或前臂时,带动驱动绳索移动,进而使手指屈曲产生抓握动作;当手掌或前臂伸直时,驱动绳索放松,弹性复位绳索复位令手指伸直,这样仅需手掌、前臂的屈曲、伸直活动就完成了手指的抓握功能。
手指由1个远端手指节和1~2个近端手指节组成;远端手指节的后端设置有近端轴孔;近端手指节的前端设置有远端轴孔,近端手指节的后端设置有近端轴孔。
此外,手指的远端手指节和近端手指节中均设有上下分布的上手指孔道和下手指孔道,其中,下手指孔道用于引导驱动绳索经过,上手指孔道用于引导弹性复位绳索经过。
上臂包括上臂固定面,沿上臂固定面前端的左右两侧延伸出两个凸出部,且凸出部上均设有远端轴孔。
此外,上臂背侧设有与手指数量相同的固定孔道,固定孔道用于固定驱动绳索的端部。
前臂包括前臂固定面,前臂固定面前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远端轴孔,前臂固定面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近端轴孔。
此外,前臂背侧设有与手指数量相同的索道引导孔道,索道引导孔道用于引导驱动绳索经过并固定驱动绳索的路径。
手掌包括手掌固定面;手掌固定面表面前端设有多组固定孔;手掌固定面内设置有与手指数量相同的通道。
通道能够引导驱动绳索经过;通道上位于手掌固定面前端的部分与手指上靠近手掌的近端手指节相接。
手掌前端处与各个通道对应的位置处均设有远端轴孔;手掌后端左右两侧均向后延伸形成凸起部,且凸起部上均设有近端轴孔。
手掌近端外侧向外凸起,且该凸起上设有外侧轴孔;外侧轴孔与手掌中轴线在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145度,同时外侧轴孔与手掌中轴线在垂直面的夹角为45度~120度。
手指的远端手指节和近端手指节之间,以及近端手指节相互之间均通过对应位置的远端轴孔与近端轴孔配合横销相连接。
此外,在手掌上的远端轴孔与相近的各个近端手指节的近端轴孔之间通过横轴相接,将各个手指并排连接在一起。
另外,近端手指节的远端轴孔与远端手指节的近端轴孔之间通过横销相连接。前臂的近端轴孔和上臂的远端轴孔之间通过横销相连接;前臂的远端轴孔和手掌的近端轴孔之间通过横销相连接;上臂的远端轴孔和前臂的近端轴孔之间通过横销相连接。
驱动绳索数量与手指相同,驱动绳索的一端固定在手指的远端手指节上,同时驱动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上臂背侧的固定孔道中,驱动绳索的本体依次经过手指的下手指孔道、手掌的通道、前臂背侧的索道引导孔道;
弹性复位绳索数量与手指相同,弹性复位绳索的一端固定在手指的远端手指节上,弹性复位绳索的另一端经过手指的上手指孔道并逐一固定在手掌上的固定孔中。
手掌固定面、前臂固定面、上臂固定面均能够通过绑复带对应固定在患者的手掌、前臂、上臂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贵升,未经徐贵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5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