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轮发动机冷却系统低损失预旋供气结构及其涡轮转子冷却流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95271.6 | 申请日: | 2014-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6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王鹏飞;张倩;吴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02C7/18 | 分类号: | F02C7/18;F01D25/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621703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发动机 冷却系统 损失 供气 结构 及其 转子 冷却 | ||
1.一种涡轮发动机冷却系统低损失预旋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旋供气结构采用扩-收形孔式预旋结构,进气边周向有导圆口(5),从进气边开始在孔内压力侧制成先扩后收的结构(6),在压力侧收缩段末端产生流道的最小喉道点(7),最小喉道点(7)在孔内吸力侧的垂足点在吸力侧排气边(8)之前,孔内吸力侧为直线型,排气边(8)周向为锐边,预旋孔的中心线切向角为15°~25°,根据需要的冷气流量选择合适的孔直径。
2.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旋供气结构的涡轮转子冷却流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冷却流路结构由上游高压集气腔(1)、预旋供气结构(2)、下游旋转盘腔(3)和需冷却的涡轮转子(4)组成,上游高压集气腔(1)和下游旋转盘腔(3)由预旋供气结构(2)连通,预旋供气结构(2)的径向安装位置与转子上的进气孔径向位置相同或略低于冷却部位,预旋供气结构(2)与涡轮转子(4)的轴向距离为5~10mm,下游旋转盘腔(3)和涡轮转子(4)之间不设挡板,气流直接由下游旋转盘腔(3)进入涡轮转子(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未经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52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的双燃料混燃装置
 - 下一篇:发动机的曲轴油压联接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