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熔模吊杆组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9701.3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3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荆剑;沈国勇;沙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鑫宇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2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杆 组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熔模吊杆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熔模沾浆、淋砂以及型壳干燥过程中,是先将熔模与吊杆组装,再将吊杆吊装在熔模吊架下端进行工艺流转。现在基本上是人工组装熔模与吊杆,生产效率低,满足不了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显著提高熔模、吊杆组装效率的熔模吊杆组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熔模吊杆组装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支架、转轴、减速机、电气控制系统;所述支架为框架形构件,包括上部的顶板、中间的中间平板;所述转轴竖直支承在顶板上,可绕其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上端设有开口朝上的开口槽,下端伸出顶板下端面;所述减速机固定连接在中间平板下端面,其输出轴向上贯穿中间平板,与转轴下端同轴连接,可带着转轴转动。
上述结构中,还包括离合器、下离合器操纵机构;所述减速机输出轴、转轴下端通过离合器连接;所述离合器包括上离合器、下离合器;所述上离合器固定连接在转轴下端,带动转轴转动;所述下离合器套合在减速机输出轴上,可沿减速机输出轴上下滑动,并能被减速机输出轴带动转动;所述下离合器由下离合器操纵机构操纵;所述下离合器操纵机构包括拨杆、驱动缸;所述驱动缸固定连接在顶板上端面,其活塞杆向下贯穿顶板,活塞杆端部与拨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拨杆另一端卡入下离合器外壁上的环槽中。
上述结构中,所述离合器为摩擦离合器或牙嵌式离合器。
上述结构中,所述转轴上的开口槽左侧槽壁竖直,右侧槽壁自下而上向右倾斜,左侧槽壁、右侧槽壁在槽底圆弧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下离合器操纵机构相对于下离合器中心轴线对称布置。
上述结构中,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与驱动缸通过管路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脚踩开关;所述脚踩开关用于控制换向阀。
上述结构中,所述驱动缸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可使吊杆机械化转动,从而很快捷地进行吊杆、蜡模的组装,显著提高组装效率,显著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满足了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2. 通过离合器可使转轴根据组装需要转或不转。
3. 离合器为摩擦离合器或牙嵌式离合器,离合效果可靠。
4. 转轴上的开口槽左侧槽壁竖直,右侧槽壁自下而上向右倾斜,这样,当吊杆、蜡模组装结束后,可通过转轴的反转,使吊杆自动、迅速从转轴中脱开,进一步显著提高组装效率。
5. 下离合器操纵机构相对于下离合器中心轴线对称布置,可使下离合器受力均匀,避免下离合器在减速机输出轴上滑动时卡滞,也避免造成下离合器的偏磨。
6. 采用脚踩开关控制离合过程,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Ⅰ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向视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所示熔模吊杆组装装置,包括支架1、转轴2、减速机3、电气控制系统8、离合器6、下离合器操纵机构5、换向阀4;支架1为框架形构件,包括上部的顶板1.1、中间的中间平板1.2;转轴2竖直支承在顶板1.1上,可绕其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上端设有开口朝上的开口槽2.1,下端伸出顶板1.1下端面;减速机3固定连接在中间平板1.2下端面,其输出轴3.1向上贯穿中间平板1.2;减速机3输出轴3.1、转轴2下端通过离合器6连接,本实施例中,离合器6为牙嵌式离合器(其他实施例中,离合器6也可采用摩擦离合器);离合器6包括上离合器6.1、下离合器6.2;上离合器6.1固定连接在转轴2下端,带动转轴2转动;下离合器6.2套合在减速机3输出轴3.1上,可沿减速机3输出轴3.1上下滑动,并能被减速机3输出轴3.1带动转动;下离合器6.2由下离合器操纵机构5操纵;下离合器操纵机构5包括拨杆5.1、驱动缸5.2;驱动缸5.2固定连接在顶板1.1上端面,其活塞杆向下贯穿顶板1.1,活塞杆端部与拨杆5.1一端固定连接;拨杆5.1另一端卡入下离合器6.2外壁上的环槽中;本实施例中,下离合器操纵机构5相对于下离合器6.2中心轴线对称布置。
转轴2上的开口槽2.1左侧槽壁竖直,右侧槽壁自下而上向右倾斜,左侧槽壁、右侧槽壁在槽底圆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鑫宇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泰州鑫宇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97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