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外机操控装置及使用其的船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7699.6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8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举;万小康;陶师正;李静;潘宗良;张逸弛 | 申请(专利权)人: | 逸动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5/38 | 分类号: | B63H25/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外机 操控 装置 使用 | ||
1.一种船外机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及与所述固定支架铰接的操控把手,所述操控把手相对所述固定支架具有第一铰接状态和第二铰接状态;
所述操控把手相对所述固定支架处于所述第一铰接状态时,所述操控把手可相对所述固定支架从水平位置向上转动预定角度,同时所述操控把手相对所述固定支架从水平位置向下的转动被限制;
所述操控把手相对所述固定支架处于所述第二铰接状态时,所述限制解除,所述操控把手可相对所述固定支架从水平位置向下转动以进行折叠收存;
其中,通过施加水平方向的力将所述第一铰接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铰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外机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外机操控装置进一步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作用于所述操控把手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提供预紧力以保持所述操控把手相对所述固定支架处于所述第一铰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外机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设有铰接槽及位于所述铰接槽后部的限位柱,所述铰接槽提供有分别位于所述铰接槽两端的第一铰接位置和第二铰接位置,
所述操控把手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位置时,所述操控把手相对所述固定支架处于所述第一铰接状态;
所述操控把手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位置时,所述操控把手相对所述固定支架处于所述第二铰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外机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
底座部;
延伸部,自所述底座部延伸,所述铰接槽开设于所述延伸部;
支架部,设于所述底座部上,所述支架部包括支架面板及连接于所述支架面板侧边的支架侧板,所述限位柱连接于所述支架侧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外机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把手包括:
手柄部;
主体部,与所述手柄部连接,所述主体部包括把手面板及连接于所述把手面板侧边的把手侧板,所述把手侧板的前端设有限制面;
其中,通过一铰接轴穿设所述铰接槽且所述铰接轴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把手侧板实现所述操控把手与所述固定支架铰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铰接轴和所述限位柱,所述弹簧提供预紧力使得所述铰接轴位于所述第一铰接位置,同时所述主体部由于所述铰接轴的联带作用使得所述限制面抵接于所述限位柱,从而使得所述操控把手仅能够以所述铰接轴为旋转中心作从水平位置向上转动,而不能下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外机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及所述铰接轴上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用于卡置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外机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所述铰接槽以及所述限位柱处于同一直线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外机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侧板的内侧设有凸起部,所述把手侧板的外侧设有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在所述操控把手折叠时相互配合以防止所述操控把手折叠后晃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外机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侧板的前端于所述限制面的下部进一步设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用于在将所述操控把手展开时便于所述支架侧板前端顺势滑过所述限位柱。
10.一种船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外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船外机操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逸动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逸动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76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