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型柴油发动机高压油管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1830.0 | 申请日: | 2014-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7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丽;唐月华;刘妮;孙业晓;孙立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龙口油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5/02 | 分类号: | F02M55/02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陈慧珍 |
地址: | 2657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柴油发动机 高压 油管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满足1800bar~2200bar工作压力的重型柴油发动机高压油管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及发动机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柴油发动机供油系统的压力要求越来越高。担负输送高压燃油功能的高压油管其耐压能力随之需要提高。高压油管是柴油发动机上工作条件最苛刻的零部件之一。其内部是压差很大的脉冲液压燃油;外部整体会随着发动机、车辆的振动而振动。所以,提高其耐压疲劳寿命和抗振疲劳寿命是两个最关键的核心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即耐压又减振的可满足1800bar~2200bar工作压力的重型柴油发动机高压油管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第一缸高压油管1、第二缸高压油管2、第三缸高压油管3、第四缸高压油管4、第五缸高压油管5、第六缸高压油管6、第一泵至轨高压油管7、第二泵至轨高压油管8,其特征在于:前述的所有的高压油管的管壁均带有指向油管中心的环向预应力,且前述任一高压油管弯折处的环向预应力大于其它位置的环向预应力;前述任一高压油管的长度所对应的震动频率不等于柴油发动机常用转速范围所产生的震动频率。需要说明的是,各高压油管,会根据展开长度以及与发动机的匹配情况,选择其与发动机机体之间、或相互之间取舍管卡或支架,以满足避开常用转速范围的共振现象、降低振动应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向预应力产生于高压油管管壁从内向外15%~20%的厚度范围内。
进一步的,前述所有的高压油管的规格均为φ8mm×φ3.6mm或φ8mm×φ3.0mm。
进一步的,前述的所有的高压油管均为精密冷拔无缝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的第一泵至轨高压油管7、第二泵至轨高压油管8之间加装两付第一管卡9。
进一步的,第一缸高压油管1和第二缸高压油管2上分别设置第五管卡13和第四管卡12;第三缸高压油管3与第五缸高压油管5 之间加装第三管卡11;第四缸高压油管4、第六缸高压油管6和第一泵至轨高压油管7 之间加装第二管卡10;第一泵至轨高压油管7、第二泵至轨高压油管8 之间加装第一管卡9。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缸高压油管1与第二缸高压油管2、第三缸高压油管3、第四缸高压油管4、第五缸高压油管5、第六缸高压油管6等长;第一泵至轨高压油管7与第二泵至轨高压油管8等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油管通过对内壁施行超高压强化使其产生指向油管中心的环向预应力,不但消除了内壁薄弱的疲劳源点,而且在内壁15%~20%厚度范围产生了中心指向的压应力,大大提高了耐压能力和疲劳寿命,其在10Hz~15Hz、2500bar压差作用下循环107次失效率不大于10ppm,2600bar压差作用下循环107次失效率不大于1ppm。而且管形设计遵循美观、等长,保持供油时间的一致性;又通过在两两管子之间加装管夹的方式有效实现减振、避振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为国内重型柴油发动机达标至欧Ⅴ以上排放提供供油系统的可靠保障。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环向预应力的方向和位置示意图。
图3 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具体实施例1。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第一缸高压油管1、第二缸高压油管2、第三缸高压油管3、第四缸高压油管4、第五缸高压油管5、第六缸高压油管6、第一泵至轨高压油管7、第二泵至轨高压油管8,其特征在于:前述的所有的高压油管的管壁均带有指向油管中心的环向预应力,且前述任一高压油管弯折处的环向预应力大于其它位置的环向预应力;前述任一高压油管的长度所对应的震动频率不等于柴油发动机常用转速范围所产生的震动频率。所述的环向预应力产生于高压油管管壁从内向外15%的厚度范围内。
所述的高压油管1至6的规格均为φ8mm×φ3.0mm。
所述的高压油管1至6的管子均为精密冷拔无缝钢管。
所述的第一泵至轨高压油管7、第二泵至轨高压油管8之间加装两付第一管卡9。
所述的第一缸高压油管1与第二缸高压油管2、第三缸高压油管3、第四缸高压油管4、第五缸高压油管5、第六缸高压油管6等长;第一泵至轨高压油管7与第二泵至轨高压油管8等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龙口油管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龙口油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1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车Z型喷油泵检修卡座
- 下一篇:一种容积可变的谐振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