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6148.2 | 申请日: | 2014-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3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易波;程小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06 | 分类号: | F01P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结构 散热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及其汽车的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轻型载货汽车的散热装置主要包括散热器、固定在散热器上的护风罩、风扇和驱动风扇转动的发动机。护风罩具有导风圈,导风圈围成容纳风扇的容纳通孔,导风圈的作用上确保风扇产生的风量全部流经散热器,提高风扇的散热效率。风扇的扇叶与导风圈的间隙越小,尤其是气流刚进入容纳通孔的位置处的间隙越小,风扇的散热效率越高。由于散热器固定于车架,振源为路面激振,风扇固定于发动机,振源为发动机,两者振动频率及幅度不一致,为防止发生刮碰,轻型载货汽车在两者匹配时必须预留很大的间隙,风扇的散热效率低,易导致车辆水温偏高,甚至开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更高散热效率的风扇结构、散热装置和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扇结构,包括:风扇;发动机,驱动风扇转动,风扇结构还包括:导流罩,具有第一导流圈,第一导流圈围成容纳风扇的第一容纳通孔;第一连接件,分别与导流罩和发动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分别与导流罩和发动机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具有沿风扇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杆。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分别与导流罩和发动机固定连接;第三连接件,分别与导流罩和发动机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在绕风扇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圈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翻边,第一连接件与环形翻边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件与导流罩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环形翻边位于第一导流圈和发动机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护风罩,固定在散热器上,护风罩具有第二导流圈,散热装置还包括:上述的风扇结构,第二导流圈围成容纳风扇的第二容纳通孔;橡胶垫圈,设置在护风罩和导流罩之间。
进一步地,橡胶垫圈具有套设在第一导流圈上的第一套设环以及套设在第二导流圈上的第二套设环,第一套设环通过第一抱箍固定在第一导流圈上,第二套设环通过第二抱箍固定在第二导流圈上。
进一步地,橡胶垫圈还具有抱箍止挡环,抱箍止挡环位于第一套设环和第二套设环之间,在橡胶垫圈的径向方向上,抱箍止挡环分别凸出于第一套设环和第二套设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导流罩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发动机上,因此,导流罩与风扇的振源均为发动机,两者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基本一致,因此两者之间基本上不产生相对运动,进而可以将风扇与第一导流圈的间隙设计的比较小,在保证风扇与第一导流圈避免碰撞的情况下,能够提高风扇的散热效率。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结构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结构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风扇;20、发动机;30、导流罩;31、第一导流圈;32、环形翻边;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3、第三连接件;50、散热器;60、护风罩;61、第二导流圈;70、橡胶垫圈;71、第一套设环;72、第二套设环;73、抱箍止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结构包括风扇10、发动机20、导流罩30和第一连接件41。发动机20驱动风扇10转动。导流罩30具有第一导流圈31,第一导流圈31围成容纳风扇10的第一容纳通孔。第一连接件41分别与导流罩30和发动机20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61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冷型通机冷却风道总成
- 下一篇:发动机冷却系统和车辆